注冊制相對于核準制更開放一些,項目上市程序也將會變得更加簡單明了,FCoin的此次創新對整個交易市場又是一次顛覆,這次又會給市場帶來什么影響呢?

核準制和注冊制,在證券行業里不是什么新鮮的名詞,已經被多次提及。在中國證券市場,一直實行的就是核準制,而在美國,實行的則是注冊制,兩者之間又有什么樣區別呢?
核準制,即所謂的實質管理原則。
依照證券發行核準制的要求,證券的發行不僅要以真實狀況的充分公開為條件,而且必須符合證券管理機構制定的若干適于發行的實質條件。符合條件的發行公司,經證券管理機關批準后方可取得發行資格,在證券市場上發行證券。
在幣圈,一直以來都是核準制,項目想要上幣,就必須要經過交易所專業的核查人員對項目的考察,考察通過方可在交易所上市。雖然現在上市的項目當中仍然有很多垃圾幣,但是這也只是核查人員的失職,和制度是完全沒有關系的。

注冊制,是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
如果公開方式適當,證券管理機構不得以發行證券價格或其他條件非公開,或發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盡合理等理由而拒絕注冊。
注冊制主張事后控制,注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即使該證券沒有任何投資價值,證券主管機關也無權干涉,因為自愿上當被認為是投資者不可剝奪的權利。
注冊制和核準制相比,注冊制發行人成本更低,上市效率更高,對社會資源耗費更少,資本市場可以快速實現資源配置功能。審核時間相對比較短。注冊制主要是證監會形式審核,中介機構實質性審核。
中介的誠信對公司市場相當重要。核準制是中介機構和證監會分擔實質性審核職責,政府的審核工作量很大。
注冊制優勢這么多,為什么在中國以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沒有被推行呢?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投資者的成熟度較低。如果實行注冊制,勢必讓上市的公司當中魚龍混雜。
在中國,散戶群體占市場比例較高,這部分群體,缺乏專業投資知識,沒有見長的投資技術。對市場以及個股判斷準確率較低,難以做到理性投資。
而在美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有價值的公司股價自然上漲,沒價值的公司即便上市,也會一文不值。
從證券市場來看幣圈,幣圈的出現也不過短短數年,很顯然成熟度欠佳,市場投機氛圍非常濃厚,從一些暴漲暴跌的幣種就基本能夠看出,投資者是多么的不理性!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如此。
如果在這個階段盲目實行注冊制,項目上幣全憑專業度不佳的社區說的算,對市場和投資者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當前的幣圈亂象將會更加劇烈,割韭菜現象將會彌漫整個市場。

距離FCoin開啟交易即挖礦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交易即挖礦模式當時引起了其他交易所的不滿,這次同樣也不例外,FCoin實行注冊制,降低了項目的上幣門檻,大大減少了項目因為上幣而產生的巨額上幣費。
這對不少交易所來說,直接減少了他們的上幣量,阻斷了別人的財路,引起公憤是在所難免的。
這次的上幣制度改革,無論是從市場還是競爭者角度,FCoin此舉無疑是再將自己逼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創新是好,但是盲目的創新,只會讓脆弱的市場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