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小漁
編輯:秦晉
還記得6天前碳鏈價值質疑了Fcoin的幣改嗎?
果然,一周時間還沒過去,Fcoin幣改試驗就出事了。首個參與FCoin幣改答辯的項目Bizkey今日宣布退出這場試驗!
Bizkey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Scarlett Zhang在接受幣世界采訪時稱:“所謂幣改,是一所大學,而不是上交易所的捷徑;退出Fcoin幣改試驗區的公告完全是字面意思,并無其它含義。”但同時他又承認:“QOS插隊成功。”
這話聽起來挺心酸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從孟巖、元道那里學到了很多,團隊得到了快速的成長,但終究是沒有干過插隊的關系戶QOS,沒有拿到“上交易所的捷徑”,一氣之下就退出了這場試驗。
不過,氣雖然是很氣,Bizkey這樣做也并非是一種完全非理性的行為。在退出試驗兩天之前,Bizkey就拿到了由比特大陸、IDG資本和聚變資本聯合成立的BCH Angel的投資。該項投資將為 Bizkey 帶來BCH社區支持,同時Bizkey也將幫助BCH做線下推廣。
在拿到這么堅強的后盾后,上不上Fcoin幣改版都已經不再是Bizkey的首要考量了。
再說,除了BCH Angel之外,Bizkey 還獲得了維京資本、JRR Crypto、啟賦資本、幣信、火星共識實驗室、元道資本等機構投資。能在幣圈拿到的錢,應該是拿夠了,退群的底氣有了。所以說,Bizkey不是這個事件最大的輸家。
最大的輸家是Fcoin。
QOS
在談論QOS之前,筆者先為自己的上篇文章向Bizkey道歉。雖然筆者仍然認為Bizkey進行所謂的幣改試驗就是來幣圈割韭菜圈錢的,但對不起,你們真的不是最渣的。
Bizkey的前身是考拉先生。據考拉先生創始人雷勇介紹,Bizkey去年有近千萬元的盈利。(至少還是賺錢的)
碳鏈價值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指出,這家公司很可能是走到C輪無法再融到錢,同時在糟糕的資本市場環境下無法上市,所以才選擇幣改,發token上交易所,然后幫之前的投資人實現退出。
但QOS的前身——奧馬電器的互金業務,去年慘遭滑鐵盧。
讓我們來看看奧馬電器的歷史。該公司以冰箱等家用電器起家,號稱中國冰箱出口冠軍企業,而且早已上市,股票代碼為002668。然而,一家做冰箱的公司,近年來卻多次提出了“冰箱+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業務結構的口號。
這個突兀的轉型,與2015年的一筆交易有關。2015年10月28日,中融金董事長趙國棟與蔡拾貳等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受讓奧馬電器3369.7萬股,趙國棟取代蔡拾貳成為奧馬電器新的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趙國棟正是奧馬電器的現任董事長,QOS項目幣改的重要推手。
在加入奧馬電器之前,趙國棟一直在金融行業工作。此人于2003年創立網銀在線(支付公司),2012年被京東收購,趙隨之就任京東集團副總裁。2014年趙離開京東,成立互聯網金融公司“錢包金服”。2015年5月,“錢包金服”全資收購“中融金”,中融金旗下有P2P平臺“好貸寶”。在2015年10月與奧馬電器達成交易后,“錢包金服”實現了借殼上市。
看起來,QOS的背景比Bizkey好多了。Bizkey難以上市,而“錢包金服”早已借殼上市。既然如此,這家公司為什么還要參與“幣改”呢?
我們不妨來看看奧馬電器2017年發布的年報。
年報顯示,2017年奧馬電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33億,比去年減少227.69%,去年的現金流為6.53億。年報中解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少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信貸業務客戶貸款及墊款增加所致。
根據主營業務收入披露,雖然奧馬電器2017年發放貸款收入同比劇增21倍,但只占營收比重不到2%,二期發放貸款的營業成本卻同比劇增超過47倍。
說的通俗易懂點,就是錢貸出去的多,但收回來的少。大家只要想想最近的p2p跑路潮,就應該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體現在利潤數據上,錢包小貸去年虧了4237.86萬元。這還僅僅是奧馬電器旗下的金融產品之一。
作為奧馬電器的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趙國棟對冰箱制造業上無甚涉獵,主要管理著該公司的金融板塊業務。然而,在糟糕的年景下,這部分業務表現奇差,反倒是原來的冰箱業務賺錢,實在令人尷尬。
現在,正是奧馬電器負責金融板塊的人參與到了幣改當中,組成了QOS的創始團隊。他們的目標是募集5萬個ETH,兌換成法幣約為1.4億元。
關系戶誕生后,幣改何去何從?
QOS 8月4日晚間登陸Fcoin,次日凌晨就慘遭破發。截至目前仍是破發狀態。只能說,買QOS的散戶朋友們“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