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宇:我覺得這個也是分國家、國情,甚至分行業來看。
可能在中國,我們的移動支付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絕對領先的,但其實在很多國家大家都還使用現金,很多國家的法幣或者匯款,跨境的匯兌也很麻煩。在日本,甚至一些
金融不穩定不發達的國家,
比特幣的用處還蠻多的。比如說在日本,日本不承認比特幣是貨幣,但承認它是一種支付方式,所以在日本,我們可以拿比特幣去購物。
很多國家法幣受沖擊,或者央行印錢印得特別多,他本國貨幣實際上沒有價值,沒有信用體系支撐,比如說委內瑞拉,比如當年的塞浦路斯,他們在本國經濟崩潰的時候法幣大幅貶值,所以當地民眾就選擇持有比特幣或者是至少是美金,他不會持有本國的貨幣。在那種地方比特幣的支付效應是很明顯的。
方剛:比特幣其實在美國也是很尷尬的情況。美聯儲是管貨幣的,但美聯儲說,比特幣不是貨幣,我們管不著。SEC是管證券的,SEC也說,比特幣不是證券,我管不著。同時包括管大宗商品交易、期貨的CFTC,其實比特幣最接近的應該是虛擬商品,按道理應該是他來管,但好象CFTC也不是特別積極。
所以比特幣不是貨幣、又不是證券、又不是商品。都說不是自己的事,但這三個部門好象又認為比特幣確實會對現存的貨幣、證券和商品以及金融形成巨大的深遠的影響。
所以你看,三個部門都認為比特幣會對自己的領域甚至對整個領域會有影響,結果又說不是自己的事。而且這還是十年后我們的認知,這可不是完全的新事物。所以還挺神奇的。我們應該怎么去看待這個事情?
孫澤宇:其實2013年的時候,當時美聯儲做了一個匯報,當時他們認為比特幣不歸他們管。但是很巧的是,2013年時美國的大宗商品期貨委員會他承認了比特幣作為大宗商品的一個地位。
我覺得通過監管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把它一種虛擬商品。但是在我看來美聯儲雖然沒有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但最起碼關注它;SEC對比特幣也有關注,一直在決定要不要批復它的ETF申請。
其實你會發現,比特幣是對現有金融體系或現有的金融監管起到了沖擊的作用。
從比特幣剛開始出現沒有多少人談論,到現在大家慢慢地對一種新鮮事物產生認知,才僅僅十年而已。在我看來,新的金融事物想被傳統金融接受的話,十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盡管我們現在認為他不會接受這個東西,或者說這個東西不受他監管,但是在我眼里其實也是一種進步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