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開一查,這疫苗產品上沒有紀錄,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救死扶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我沒有危言聳聽,畢竟北大醫學部的專家將注射失效的疫苗總結為兩個字——殺人。
更推薦周云蓬《中國孩子》

疫苗事件刷屏了,事件的起因是獸爺的一篇題為《疫苗之王》的文章。
該文從國有資產流失到疫苗生產造假,對長生生物的發跡史做了全景式描述,引起了針對疫苗生產企業的公憤和對監管可靠性的質疑,更逐漸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公眾利益型事件。
事件發酵到昨天晚間,傳來一則新聞。李克強總理就疫苗事件已經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線,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在批示中要求,國務院要立刻派出調查組,對所有疫苗生產、銷售等全流程全鏈條進行徹查,盡快查清事實真相,不論涉及到哪些企業、哪些人都堅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對一切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重拳打擊,對不法分子堅決依法嚴懲,對監管失職瀆職行為堅決嚴厲問責。盡早還人民群眾一個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環境。
在總理批示之前,國家藥監局負責人于昨天就通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案件有關情況。

根據舉報提供的線索,7月5日,國家藥監局會同吉林省局對長春長生公司進行飛行檢查;7月15日,國家藥監局會同吉林省局組成調查組進駐企業全面開展調查。7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于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
國家藥監局現已查明,
企業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
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
上述行為嚴重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有關規定,國家藥監局
已責令企業停止生產,
收回藥品GMP證書,
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
國家藥監局會同吉林省局
已對企業立案調查,
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是的,藥監局已經對其立案調查,在這不如讓邦哥再帶大家梳理一下疫苗事件:
▲圖片來源:招財大牛貓
互聯網界無數人關注著此事,作為一位父親,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沒能忍住心中的怒火:


一家上市公司的罪與罰
之所以群情激憤,是因為疫苗的質量關乎每一位孩子的安危與成長,是因為疫苗在我國公共衛生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處理不好,這個事情可能的風險比預期還要高,一定超過三鹿事件。
可能今天人們生活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意識不到,其實直到現在,傳染類疾病仍然是致人類死亡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死亡因素里,傳染類疾病是占了相當大的比例34%,而那些我們常見的死亡因素比如癌癥、心臟病、糖尿病等等加起來也只有52%。而應對傳染疾病,最常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接種疫苗。
這個年代,讓人們泛起記憶的大型傳染類疾病事件估計也就十幾年前的“非典”了,和平年代很少有人真正感受過瘟疫的恐怖。
比如歷史上造成人類大規模死亡的因素往往是傳染病造成的。就像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曾經造成了全球幾千萬人的死亡,超過了一戰死亡的總人數。更別提眾所周知的黑死病導致了整個歐洲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死亡。

致命的病菌曾完成對歐亞大陸的征服(推薦此書)
可想而知,“假疫苗”一旦觸發“蝴蝶效應”,后果不堪設想。
但即使這樣,為了賺錢,在權力庇佑下的壟斷企業,還要慢慢的侵蝕著社會的未來。
眾所周知,這是長生生物在一年時間之內第二次被發現生產質量問題。2017年10月,原食藥監總局抽樣檢驗中發現該企業生產的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結果沒收了庫存186支,罰了不痛不癢的300多萬。
在被查之前,該批次約25萬支疫苗已經全部銷往山東,25萬兒童受害。

長生生物為何淪落至此?
長生生物成立于1992年,由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長春高技術應用研究所及長春生物高技術發展公司共同發起。高俊芳曾經是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財務處長,后出任長生實業總經理。2003年,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將其持有的長生實業近六成股份,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轉讓給高俊芳和亞泰集團。2015年,長生生物在深圳中小板借殼上市。
當前A股52家以疫苗為主營產品的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銷售毛利率平均數高于50%——已經超過A股大部分行業。其中,長生生物以91.59%的毛利率占據行業首位,比貴州茅臺的毛利率(91.31%)還高。康泰生物和長春高新緊隨其后。

來源:東方財富網
在研發上不怎么舍得投入的高俊芳,似乎不怎么擔心市場競爭。
原因之一是市場上競爭對手較少。出于對疫苗安全和質量監管的考慮,監管部門沒有發出太多的疫苗生產許可。
這就讓長生生物形成了獨特優勢。其狂犬病疫苗2017年更是在全國市場上占有率排名第二,為公司貢獻約一半的營收。
更加荒誕的是,成大生物(國內疫苗龍頭)狂犬疫苗報價149元,長生生物報價239元,后者還要多打1針。盡管價格差距明顯,但長生生物這幾年一直賣的很好。
劣幣驅逐良幣,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那長生生物把錢都花哪了呢?其中的大頭是銷售費用——5.82億元,是研發投入的近5倍。
銷售人人員25人,平均每人的銷售費用2328萬元。
研發人員153人,平均每人的研發費用79.73萬元。

令人痛心的是,錢都賺了,還要喝人血,高額利潤之下,長生生物質量事故還是層出不窮。
問題曝光后,長生生物的股價一路狂跌,從7月13日的24.55元跌到20日的14.50元,跌掉了四成。短短幾天,市值就蒸發98億之多。
然而,真正讓老百姓擔心的是:這次我們知道了一個長生生物,但又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呢?

還是附上近年來疫苗事件一覽,大家可以先自行判斷:

圖片來源:招財大牛貓
“不作惡”到底有多難
美國的谷歌公司之前有一個非常有名的slogan,叫做“不作惡(Don't be evil)”。

這一句的理想主義情懷可以與國家會計學院的“不做假賬”相媲美。大道至簡,卻道出了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與基本底線。
治大國如烹小鮮,創業路上經營一家公司也是一樣:利益是追求,道德是底線。
雖然不作惡的創業者也許會失去很多機會,但對于有底線有原則,做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來說,可能很難邁出這一步。跪著把錢掙了,吃相實在難看。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的陰影還沒有從人們的腦海中抹去,如今的假疫苗推倒了又一副多米諾骨牌。發跡于草莽的龍頭企業昧著良心賺錢,真是爛透了。
他們或許有小聰明,有心計,但缺少真正的商業智慧,更缺少對疫苗這種公共衛生產品的敬畏之心。
邦哥也深知,并不是所有逐利的商人都流著“人之初,性本惡”的血液,很多創業者在剛開始的確是一個充滿理想的白衣少年。但當一家創業維艱的初創公司一路披荊斬棘、逐漸成長為行業獨角獸時,它就必然被卷入以利益為核心的商業機器之中。獨善其身太不容易了,當用戶利益與股東、客戶利益發生沖突時,堅守“不作惡”的信條十分艱難。
可越是艱難,創業者越要不忘初心,因為企業的價值觀關乎整個社會的良心,更因為:
我們對美好的向往關乎祖國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