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4559
    • 0
    • 分享到

    倫敦的科技夢:炒著炒著就成真了

    2018-7-23 10:43

    來源: Otrend


    *為期一周的倫敦科技周剛剛落幕


    -十年造夢-


    雖然倫敦科技周(London Tech Week)現在的名氣還比不上倫敦時裝周,但因為英國人這十年來不遺余力地炒作、造勢,讓他們的“科技夢”看上去就快成真了。


    當倫敦人開始大談'黑科技'的時候,恐怕很多英國人都已經忘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化的倫敦實際上是金融危機的'副產品'。


    如果沒有十年前那場震撼了全世界、重創了倫敦金融城的那場金融海嘯,恐怕阿爾法狗(AlphaGo)的崛起也不會如此迅速。


    十年前,金融業在英國尾大不掉,猶如房地產于中國。


    如果有人在當時說英國是一個由'黑科技'驅動的經濟體,估計不少人會嗤之以鼻。 


    而當年IT從業者在英國白領心中的'屌絲'印象,通過當時火熱的情景喜劇《IT狂人》可感知一二:金融從業者高高在上地坐在落地窗前談著并購與交易,碼農們只配呆在地下室苦逼地'修電腦'。


    *誕生于2006年的英式經典腹黑喜劇《IT狂人》


    而今回望,爆發金融危機的2008年,卻往往被視為“英倫黑科技三角”(牛津-劍橋-倫敦之間的三角形區域) 及倫敦硅環島的元年。


    *英倫'黑科技'三角帶


    在近七十年的AI發展史上,以‘圖靈'為代表的英國學院派從來沒有在任何一次AI史上的大事缺席,而且還從不同角度改寫了AI的發展進程。


    當前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團隊幾乎都與劍橋大學及倫敦大學學院(UCL)有關(就是王思聰讀的那所....)。


    但在08年之前,這些最聰明的年輕人幾乎都選擇金融城那些肥的流油的國際投行作為自己的理想職業。


    但隨著一夜之間的金融崩潰,這個巨大的人才庫被傾倒在勞動市場上。無事可干、卻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成群結隊地來到了離金融城一街之隔、但租金便宜許多的東倫敦'老街'(Old Street),在廉價咖啡廳里蹭著免費的WiFi高談闊論。


    *倫敦產業遷移的過去十年:從百年金融城到一'墻'之隔的平民'老街'(Old Street)


    一個個科技創新的奇想,也就這樣橫空出世。 


    而不甘于被金融業所'綁架'的英國政府,也樂見其成。英國政府開始有意識地利用英國的科研優勢,推動從金融大國向科技大國的快速轉型,先是人工智能,現在又是區塊鏈。


    不到五年,扎根于倫敦‘老街'(Old Street)的科技從業人數就反超了曾經的價值鏈王者 - 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顛覆了過去幾個世紀的‘傳統’,而且還在新的五年里拉開了差距。 



    *顛覆了過去幾個世紀的傳統:倫敦TMT從業者在5年內超過金融從業者人數,并在之后的5年中拉開差距(17、18年數據不在表中,但實際情況更加明顯)



    -五年崛起-


    2018年6月11~17日,短短一周時間里,倫敦科技周舉辦了300場科技活動,主打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共吸引到90多個國家,近6萬人赴英參加。


    倫敦科技周甚至還將分場開到了中國上海、深圳,尋求與中國方面的互動(畢竟英國科技團隊也想擺脫被'山姆大叔'強行收購的宿命)。


    *倫敦科技周成立于2014年,今年滿打滿算才到第五屆


    都說英國人懶,但其實英國人在他覺得該使勁的地方比誰都勤快


    這不,才五年的時間,就把倫敦科技周做成了歐洲第一大科技盛會,英國人造夢的速度比他們造高鐵快多了。僅在倫敦科技周,英國就收獲了23億英鎊的私人投資,1600個新增科技崗位


    *僅在倫敦科技周期間,英國就收獲了23億英鎊的私人投資,1600個新增科技崗位


    Tech Nation發布的數據顯示,倫敦已經成為繼硅谷紐約之后,全球第三大、歐洲第一大科技創業生態系統(Tech Start-up Ecosystem),整個生態系統價值高達440億美元


    *全球科技創業圈排名


    倫敦發展署在科技周上發布的數據則顯示,倫敦目前總共擁有4.7萬家科技企業,貢獻了24.2萬個工作崗位


    從2006年至2017年,倫敦的科技行業就業人數增加了72%,科技企業增加了89%,這個增幅對于一個講究傳統的歐洲‘老氣’城市來說,是非常巨大的變革。


    未來十年,倫敦科技行業就業人數還將增加17.2%,到2026年,該行業的就業人數將達到28.44萬人。同時,倫敦科技企業的數量也增加30.4%,到達6.18萬家



     *在倫敦和其周邊地區工作的科技就業人數已經超過美國加州



    務實的科技夢:賺錢才是王道


    歷史上,英國人是極其務實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即該理念下的產物。


    見錢眼開的英國人對待自己的科技夢,絕非紙上談兵,而是瞄準其經濟效益。掌管英國和運營企業差不多,國家也談買賣。


    根據英國政府與2018年4月發布的《英國AI行業發展戰略報告》,預計至2030年,AI產業將為英國帶來2320億英鎊的額外收入,占整個GDP的近10%。



    牛津經濟研究(Oxford Economics)表示,由于之前充分的布局和支持,科技行業將在2018年為倫敦經濟直接和間接貢獻242億英鎊


    2017-2026年期間,科技行業每年將拉動倫敦經濟增加4.1%,相當于每年直接增加至少102億英鎊的GDP。




    擺脫不了的城市DNA:資本家的天堂


    除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科技作為倫敦打出的一張新牌,還拉來了源源不斷的投資。


    由于倫敦的金融體系依然由傳統保守的'老銀行家們'主導,倫敦的科技企業很難因為'有夢想'而獲得高估值必須實打實的將科技投入到實用,賺取現金流(由于市場所限,一般是toB業務,賦能以美國為主的跨國大企業)。

    因此,在全球AI研發應用指數當中,英國排到了首位。


    正是因為倫敦的科技公司擁有真實的營收,那些不想在“滿是泡沫””只談夢想”的硅谷花冤枉錢的美國投資者更喜歡投資英國公司或者是在自己的國家拿到了市夢率估值,然后到英國來買廉價科技給自己的估值提升想象力(如谷歌到英國買的AlphaGo)。

    *被美國/日本收購的英國AI團隊通常被鼓勵保持獨立性,如AlphaGo團隊被谷歌收購后,用的仍是英國國旗。


    除了美國與日本(如軟銀SoftBank)的科技巨頭,美國風投巨頭如Accel Partners和Greylock Partners,以及歐盟本土風投如Nauta Capital,Nala Partners——它們都對倫敦科技公司投入了巨資。


    此外,倫敦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梅菲爾、圣詹姆斯的風投基金(VC)也開始崛起,他們許多都來自不滿于金融城守舊現狀的年輕銀行家們,他們對倫敦科技城的親近更是顯而易見,那些主打科技金融與區塊鏈的企業很容易獲得他們的芳心。


    根據倫敦市長辦公室的數據,英國科技公司在2017年吸引的風險投資創下歷史新高,近30億英鎊,其中倫敦科技公司吸引了24.5億英鎊,占全國的82%


    2017年,倫敦吸引的資金遠超其他任何歐洲大城市,幾乎是德國的四倍,超過法國、愛爾蘭和瑞典的總和。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最新排名,倫敦再次力壓紐約、香港,排名全球第一。


    歐洲排名前10的VC巨頭,有7家把總部設在倫敦,這些風險投資者正在慷慨地打開他們的錢包。


    倫敦知名的風投機構,比如 Index Ventures、Accel Partners 以及Balderton Capital等,全部把總部設立在倫敦西區(West End),距離倫敦科技城和國王十字僅20分鐘地鐵路程,投資效率極高。



    以風投巨頭Index Ventures為例,其總部位于倫敦梅菲爾(Mayfair),堪稱過去幾年歐洲業務最繁忙的風投公司,成功投出多家倫敦獨角獸,包括訂餐網站Just Eat、糖果傳奇手機游戲母公司King、時尚電商Farfetch、金融科技公司Funding,外賣獨角獸Deliveroo等等。



    *英國時尚電商Farfetch正準備IPO


    與此同時,規模稍小的風險投資公司,比如 Passion Capital、Octopus Ventures、Nala Partners 以及 Techstars London,扎堆在倫敦中城法靈頓(Farringdon),連接著東西倫敦的科技產業。


    倫敦最大的“創業加速器”Seedcamp則坐落于東倫敦科技城的谷歌園(Google Campus)。位于國王十字車站的谷歌,成立了1億英鎊的風投基金Google Ventures Europe,專注投資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公司。


    如果從英國脫歐公投開始算,不到兩年,英國科技公司就獲得了超過50億英鎊的風險投資,其中倫敦占80%。


    當然,更大手筆的投資依然還是來自美國的科技巨頭,他們在英國脫歐這幾年反而加快了投資倫敦的速度,紛紛把國際總部定在倫敦:


    • 2016年9月,蘋果宣布了一項90億英鎊的投資計劃,將在西倫敦巴特西建大歐洲區總部(交易員親自進去看過,很漂亮),容納至少1400名員工。 


    • 2016年11月,谷歌宣布斥資10億英鎊在國王十字新建倫敦總部,到2020年將創造3000個新崗位。


    • 2017年1月,Snapchat宣布在倫敦西區設立國際總部,并在上周三宣布對英國投資25億美元。


    • 2017年8月,亞馬遜啟用其位于倫敦科技城肖迪奇的新總部Principal Place,并正式將英國總部從斯勞 (Slough, 希思羅機場以西,做過外匯交易的朋友應該知道,Slough是全球外匯交易的重要數據中心) 搬回倫敦市中心。 


    • 2017年11月,音樂巨頭Spotify確認其倫敦的員工人數將翻倍,并開設新辦公室以容納其研發人員。 


    • 2017年12月,Facebook宣布在倫敦Fitzrovia開設歐洲新總部,并將新增800名員工,倫敦正式成為Facebook在硅谷之外開發人員最多的海外總部。


    • 2018年6月,美國云計算巨頭Salesforce宣布未來5年將在英國投資25億美元。

    *這些科技巨頭大多來自美國,他們在美國都不在同一個城市,到倫敦倒是湊到一塊兒了



    夾縫中:本土崛起


    除了這些外來的科技巨頭,倫敦本身也在醞釀自己的科技巨頭。


    根據今年倫敦科技周公布的數據,英國擁有13家獨角獸(市值在10億美金或以上),占到全歐洲的約40%,耳熟能詳的英國獨角獸包括外賣巨頭Deliveroo、人工智能公司Benevolent AI,金融科技公司Oaknorth Bank。


    根據目前估值在2.5億美金到10億美金的公司進行估算,英國擁有51家潛在的獨角獸公司,包括科技創業公司Citymapper、Secret Escapes、Zopa,以及Atom Bank。


    *倫敦科技公司分布圖


    安永最新的報告認為倫敦是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科技巨頭的歐洲城市。


    這從產業上來講是說得通的。


    倫敦在金融科技FinTech、廣告科技AdTech、零售科技RetailTech、時尚科技FashionTech、醫療科技MedTech,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區塊鏈BlockChain、和物聯網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而未來的科技巨頭又最有可能誕生在這些領域。



    AI之城


    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例,正好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科技周期間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倫敦:歐洲AI之都”



    * 報告由倫敦市長托咨詢公司CognitionX完成


    報告顯示,倫敦是歐洲無可爭議的人工智能中心,擁有758家人工智能公司,其中645家把全球總部放在倫敦


    倫敦AI公司的數量是其主要競爭對手巴黎和柏林總和的兩倍,這些公司獲得的投資也是巴黎和柏林AI公司的兩倍。


    具體看來,倫敦758家AI公司,業務主要分布在30多個工業領域,尤其集中于保險、金融和法律等領域。


    *英國人工智能公司所涉行業:金融、消費、電商排名前三


    *英國人工智能公司關注重點:運營、市場、消費者排名前三


    倫敦人工智能團隊在金融業、市場銷售、零售、文娛媒體、大健康等行業的研發與應用領先全球。


    在法律、金融與保險行業這三大倫敦金融城的百年優勢行業當中,倫敦的人工智能產業甚至超過硅谷。


    倫敦的AI公司每年成長率大約為42%,遠超24%每年的全球AI公司成長率。


    2017年,單是倫敦的AI企業就融資超過2億英鎊,增幅超50%,占全市科技企業融資總額的10%


    *從AI指數排名上看,倫敦僅比硅谷低。雖然在toC領域差距明顯,但倫敦在金融、法務、保險領域有明顯優勢


    從選址來看,倫敦科技行業集群現象明顯(高科技企業扎堆發展似乎是個全球普遍現象),558家在倫敦設有辦公室的人工智能公司,71%集中于前十郵編。


    *從地理位置上,倫敦人工智能企業也是高度扎堆。以上是他們的郵編號。


    位于倫敦金融城的EC1和EC2兩處(見下圖紅色)集中了30%的人工智能公司,此外WC1、WC2、N1、SE1和E1也都是倫敦人工智能公司的新興區域。


    *倫敦人工智能公司分布。紅圈就是文首提到的'老街'(Old Street)周邊

     

    (倫敦交易員的讀者也許會對這塊選址內容有點出戲。。。主要是作者哥們是做地產基金的,他需要根據倫敦的產業遷移去提前選址,做Buy-to-Let,Build-to-Let項目什么的。 我留一段在這也是想讓大家感受下倫敦地產基金的工作思路)



    '紳士'的軟肋


    但倫敦的科技團隊也有很大的軟肋:過于堅守'紳士文化',而缺乏革命性的野心。


    專注于早期技術公司的風險投資家Harry Briggs直截了當地說:

    在倫敦,如果你以5000萬美元或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你的公司你就會認為我發達了,我成功了而在硅谷,如果你以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公司,你什么都不是,你就算是一個失敗者。我聽到硅谷的一位人士最近說,他們想要像凱撒大帝一樣被記住。這樣的自信和野心不是一個級別的。”

    這段話很好解釋了為何倫敦科技團隊技術強勢,卻少有世界聞名的toC科技品牌。


    又想創業暴富,又想當商場紳士,可以,但你就不要再幻想著做大。


    于是乎,講究生活-工作平衡的倫敦'紳士們',將自己賣身給美國日本(希望之后有更多中國買家)消除財務上的后顧之憂,自己則安心搞科研讓美國股東賺錢,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造夢炒成了現實


    目前倫敦已有13所大學設立了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相關的交叉專業學位,如果倫敦交易員的讀者有打算赴英留學的話,可以考慮下倫敦,尤其是結合量化金融、人工智能、區塊鏈三者中的其中兩者的專業。倫敦在這三個領域的前衛科研做的蠻不錯。


    *2008年的東倫敦老街(Old Street),有誰能料想10年之后這個金融城旁邊的破舊平民區能搖身一變,成為全歐洲的科技中心呢?

    倫敦除了宜居與文藝的生活品質,也有豐富多彩的技術生態圈,厚積薄發的AI研發氛圍,以及為長遠目標而建立的學術和投資基地。這些'軟優勢'為倫敦醞釀了前衛科技的土壤。


    從五年前我對倫敦科技造夢計劃的不屑,到現在的眼見為實,才真正感受到倫敦科技夢已不再停留于媒體和政府的炒作,而是真真切切地將造夢炒成了現實。


    不愧是把治國當做生意來做的金融老手。



    -End-



    目前在中英之間來回看項目,英國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產業為主(英鎊基金),中國則以'2025'大戰略下的先進實業為主(人民幣基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