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抽了根煙,盯著比特幣現金的K線看了幾個小時,最終按下了確認鍵。
這個在過去近20年里混過炒房團、參與過煤礦生意,也炒過期貨現貨的中年男人,在昨晚12點半下了個重要決定:拉上圈子里的老朋友湊10個億的盤子,進軍
區塊鏈。
在
溫州,像王昊這樣被金錢吸引著,在各個圈子里橫沖直撞的,不在少數。炒房、炒商鋪、炒煤、炒棉、炒黃金、炒油田……被譽為東方猶太人的溫州人,以敏銳而精確的投資嗅覺領跑在時代前沿,靠著投機以小搏大,一旦發現高額回報的投資機會,就兄弟帶姐妹、娘舅帶外甥,在某位帶頭人的引領下迅速形成合力,瘋狂斂財。
逐利,是資本的天性和權利。逐利引發的群體性癲狂,伴隨著財富的聚集和流失,爭斗,甚至是流血和殺戮。運氣好的,快進快出,賺得盆滿缽滿;運氣不好的,泡沫破裂,身敗名裂。
但人的信心,就像懷疑一樣,可以無限制增長。內心的欲望一旦被一些特定的情境激發,癲狂仍會反復上演。
一、狠賺一把離場,再尋下一城
房價一上漲,就有人聯想到炒房團;一說起炒房團,大家就會不自覺在前面加兩個字:溫州。
10個溫州人里,有8個炒過房,這是事實。在今天,他們的故事仍被一遍又一遍地提起。
上世紀90年代,溫州中小企業異軍突起,手上握著大量流動資金無處花的溫州人,四處為錢找出路。結果是,自1998年起的3年時間里,溫州房價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市區房價由每平2000元飆漲到7000元以上。一度,溫州幾乎無房可炒。
但真正的高潮始于21世紀開端。
2001年8月18日,157名溫州樂清人坐滿了3節火車車廂,跑了500公里來到風險更低、空間更高的地產價值洼地——
上海,砸了5000萬粗暴進場。
隨后幾年,溫州資本大舉進入
北京、
杭州、
重慶、
青島等地,再后來是三四五線城市。一大幫人天天游走于房產市場,有的團隊作戰,有的單干,攪得房產市場熱火朝天,撬動民間資本2000億元。
王昊父親就在其中。在全國房市波詭云譎的2002年初,他靠著150萬的首付資金在上海狂買了20套商住房,每套約25平方米。配齊家具后以每月每套3500元的租金頂按揭,還凈賺2萬。3年后,房價暴漲一倍,便將房子全部脫手,凈賺近千萬。類似操作成了之后十幾年溫州人炒房的標準動作。
“干這一行要的是夠準夠快夠狠,無異于刀口舔血,狠賺一把就要離場,尋找下一城。簡單說就是發現未開發的價值,打個時間差。”王昊說,這是他父親炒房十幾年得出的結論。
當年,他父親甚至嘗試過把家里的拉鏈廠作為融資平臺,拿信貸資金去炒房、炒地皮。類似情況,在
浙江和全國各地都存在。
2007年,王昊也炒起了房。試水是在距離五馬街30分鐘車程的新建小區群。10套房,9個月時間,均價漲2倍,個別樓盤超過3倍,出手后凈賺1670萬。
聽老爺子講他們之前的輝煌戰績是一回事,自己操盤又是一回事。在裊裊騰起的煙氣中,王昊說他這輩子從未想過有如此輕松的賺錢方式。
二、借貸、炒房是賭命
腰掛60把鑰匙,每天的任務就是擠著公車去收租,一天兩戶,一個月正好收完。這是曾在溫州流傳最廣的創富故事。
體會到什么是賺快錢的王昊想成為故事的主角。2008年,他問老爺子要了2000萬,向銀行貸款5000萬,民間借貸5000萬,拉上10來個朋友湊了3個億的盤子。
他的目標很大:通過資本操作,吃下樂清十分之一的流通盤。他們成片購買商鋪、公寓,或是別墅,收取租金,待房價高漲后全部脫手;他們給售樓員回扣或者雇人排隊拿號,再以成千上萬的價格把號賣給買房人。10來個人私底下也有協議,商量好價格,放到同一個中介去賣,如果有人降價出售,團隊就將其永久踢出。
“我以前做的也是實體經濟,成日操心操肺,吃力不討好。但是房地產不同,不需要你懂太多,只要資金流不要出問題,躺在家里就能賺錢了。”那時候,剛開辟新領域不到2年的王昊和他的朋友,講起炒房秘籍,早已頭頭是道。
王昊說,溫州人的炒房資金來源中,民間借貸是大頭。以月利息3分(折算年息36%)通過溫州民間的地下錢莊借入,在投資機會熱的時候,利息能到七八分。
同時,大量信貸通過房地產抵押貸款和企業互保、聯保貸款流入市場。一大批企業負責人主動負債、運用高杠桿套取現金砸向以房產為主的投機場,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00%-1000%。
但2010年末,浙北一家上游企業倒了,涉及到交叉互保貸款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6.3403, -0.0087, -0.14%),連鎖反應到下游企業便一發不可收拾。
之后幾年,溫州商人接連跑路,溫州的房價對半砍,溫州市法院查封房屋至少3000套。
“我知道,我們遲早要跌在高利貸和房子這兩個東西上,但當時就連老頭老太太都在炒,你說我們可能下牌桌嗎?”王昊拿起了桌上的杯子,又放下。
在房產被低估時,炒房是求財;在房產泡沫中,炒房是賭命。即便是在全民炒房的現在,以前高調的溫州炒房團也沒了蹤影。
三 一場場沒有根基支持的瘋狂投機
在王昊大舉進攻房地產的2008年,同是溫州人的趙健已在煤礦場摸爬滾打2年。2年時間里,每天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走進他的辦公室,目的只有一個:買煤。
“有一次,一個人帶著上司命令來,非要帶著3噸煤走,最后把原來用來鋪路的煤渣都買走了,沒辦法,他也是實在買不到煤了。”趙健說,在這個市場,賣方才是老大。
作為老大的他,手下有近千個工人,幾乎所有的工人都要干14個小時以上,得到的回報是20-25塊錢。而每天,煤礦里能挖出幾十萬現金來。
對趙健來說,這樣的生意才叫投資。他最初個人投入的1000萬,以及向親戚和朋友集資的1000萬,已經不知道翻了幾十倍。
像他這樣的,在溫州水頭,曾有20來萬,他們或是搭股,或是買礦,在煤炭價格持續走高的時候一舉進場。那幾年,
山西境內60%以上的中小煤礦被溫州人承包經營,他們控制的煤礦年產量達8000萬噸以上,占全國煤炭產量的1/20。
趙健在嘗到甜頭后,組了個更大的局,王昊就在其中。
“那時候上網查資料,知道山西煤礦整合是遲早的事,但是政府文件上說2010年底整合完畢。那我們起碼有兩年半時間。一年半把本錢拿回來,再經營個一年,利潤還是很高的。”王昊回憶。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隨后發生的,是他們預想不到的噩夢。
18個月,搞基建、辦手續、花錢雇人看管礦,再加上井下維護,每個礦一個月要花費近200多萬。礦還沒開采就被要求由一家指定的國有企業來兼并收購。
“白花花的錢每天都在流失,但最后什么都沒撈到,煤礦這東西,我是不會再碰了。”王昊說。在煤礦產業國進民退、房地產屢受重壓的之后幾年,他玩的是借貸,是股票,是投資,是棉,是石油,是黃金,是紀念幣,是一個個由溫州人創造又迅速蔓延到全國的獨特的商業現象。
而那一個個被溫州人踏足的領域,隨著大量散戶的涌入,很快演變成一場場沒有任何根基支持的瘋狂投機。曾經,一天的棉花交易量足以全球每一個人制造一條褲子,一天的大豆交易量足夠為560億人制作豆腐。
現在,溫州人也已經搞不清誰是第一個做煤礦生意的了,有的說是一個落魄的棉花商人,有的說是早年在山西賣鞋的一個樂清人。但從山西到
新疆,再從新疆到任何有煤的地方,還是能看到溫州人的身影。
四、幣市,也已淪為投機市
在王昊的資產配置里,最近多出了個新玩意:數字
加密貨幣。比特幣占10%,比特幣現金等分叉幣占40-50%,剩余是一些
ico代幣。
“上世紀90年代的溫州炒房團都已經過去了,沒跟上炒房的時代,也沒跟上炒股的時代,你還要錯過炒幣的時代嗎?未來是
數字貨幣的投資時代,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不然你永遠會被時代、被財富所拋棄!”聊起比特幣,王昊很興奮。現在整個世界都在討論區塊鏈,不沾點邊,他覺得丟人。
而那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90后,成了他的座上賓。他所在的相對封閉的圈子,現在吸納了一些挖礦的朋友,形成一個新圈子,30多人,大家都是經人介紹、知根知底、其中不乏早年
幣圈大佬。
過去流向房地產、煤礦、黃金等領域的資金也不斷在此聚集。
王昊一個在
深圳華強北的做手機
供應鏈的親戚,現在找了一幫同行,利用強大的供應和產銷能力,打造出了一條覆蓋全球的礦機生產及經銷鏈條,日利潤過千萬。
“包括溫州很多地產商,都是拿著數十億的資金投入比特幣礦場,大佬們炒幣的前提是要有算力支持,他們是食物鏈的上游。”同樣在圈子里的混林凡說。
至于作為下游的王昊們,在數字加密貨幣一輪又一輪暴漲的反逼下不斷加持。賣了房、銀行卡套了現,全部資產投入幣市的,不在少數。
“真的刺激!原本工廠的事情全都交給了下邊的人,我要做的就是每隔十幾分鐘打開一次My
token,沒辦法,根本忍不住。”王昊說。
缺乏監管、沒有漲停板、每天波動幅度驚人的加密貨幣,讓圈外人帶著大把大把的錢盲目入局,也讓在貪婪驅動下走上捷徑的人變得患得患失。他們時刻保持亢奮,價格下跌時找機會買入,價格上漲時等著下一秒再漲10%。
所謂暴利潤,本質上都是有錢人為所欲為,然后投機家跟進炒作,割的就是無知者的韭菜。在幾漲幾跌后,王昊開始明白,之前砸進去的數百萬不過是買了張“入場券”。
但數字加密貨幣的非理性增長,以及區塊鏈會掀起第四次科技浪潮,帶來世界格局變革的類惶惑言論,讓這一全新領域也成了創業者拓荒的新大陸,各類
區塊鏈項目打著來年落地的名號被瘋狂追逐。
“坦白說,90%以上都是根本沒有應用場景的。很多項目簡單包裝一下,花幾萬塊錢找個外包公司做一個所謂的官網, 再花錢找一些媒體鼓吹一番,然后發自己的Token,削尖腦袋上各大交易所,造勢拉高幣價,套現走人。”所謂的幣圈大佬總結。
去年區塊鏈大熱,大家都不關注項目具體是什么,就是盲投,這樣的短期行為會帶來一定的泡沫。但看破不說破是這幫人的潛網。
現在,他們的玩法已經是用泡沫對沖泡沫。直到比特幣價格腰斬前,他還在各個群里混臉熟,到處稱兄道弟找人要額度,有事沒事跑去大佬辦公室聽聽課,然后再試著去騙人入局……
投機市場千百年來玩的都是
大同小異的游戲。曾經的密西西比河泡沫、南海幻夢、天價郁金香,現在區塊鏈、數字加密貨幣。
在宣布全球第一個區塊鏈村落戶溫州樂東村的同一時刻,王昊在“區塊鏈最新資訊共享群”發了這樣一條信息:
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難熬的,也是最考驗人的。你應該感謝這個時代,讓你在浪潮之初圈了一筆錢。你也應該后悔生錯了年代,因為隨著
區塊鏈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信息的披露與保存得以完善,真理之光必將消滅黑暗。
王昊知道,在這個財富呼嘯而過的世界,一旦泡沫開始破裂,而區塊鏈技術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那么對行業來說會是一個毀滅性打擊。
但對于未來的預言讓所有人陷入瘋狂,那些推波助瀾,渴望快速攫取金錢財富的人們,讓比特幣的世界依然熱鬧,他們達成共識:只要大家都賺到了錢,成為利益共同體,這個世界就不會崩裂。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