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8年的區塊鏈行業區塊鏈行業最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Bluzellle聯合創始人兼CEO Pavel Bains 給出的答案包括了3個關鍵要素:數據、基礎設施和虛擬貨幣。

首先,讓數據像貨幣一樣流動起來,變得更加高效。
其次,建立更好的區塊鏈基礎設施,讓區塊鏈有良好的系統能夠支持更好的產品在這些系統上充分運行起來。
第三,如何創建更好更方便的渠道使大眾更愿意接納和使用虛擬代幣,以便于享受到那些建立在區塊鏈上的各種項目所提供的各種服務。

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接下來面臨落地應用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是實現應用落地的途徑,而對于基礎設施本身來說,如果說虛擬貨幣是基礎設施的一種外在手段和形式,而數據則是構成了區塊鏈基礎設施發展完善的內在生產資料。
這個思路基本契合了Bluzelle的基本發展思路:真正將數據的管理作為一種基礎設施,除了解決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問題,還能夠建立起一個基于這種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新數據經濟體系。
Pavel Bains,擁有超過15年運營管理、數字技術和金融行業的經驗,曾任職于迪士尼、華納兄弟、EA等游戲和科技公司。Pavel在大學時期學習的是金融以及財經類的學科,同時他自身對著對編程和分布式計算這一類互聯網科技有著的濃厚興趣,在幾年前初次接觸過有關區塊鏈和比特幣的一些文章,尤其是當他讀完比特幣的白皮書以后,就被這樣一項科技所吸引。
所以最終選擇從事區塊鏈行業的原因,不僅是因為這個行業結合了Pavel之前金融、經濟行業的經驗,同時還滿足了他自身對創新科技的興趣。其實也正是由于這種科技結合金融的背景,幫助Pavel更快地理解和發現區塊鏈這項新技術革新性所在。

Bluzelle在創建之初,先是利用ripple這項技術做了很多有關支付方面的項目。合作的都是大型的國際企業,包括匯豐銀行,華僑銀行、MSIG 、AIA銀行以及保險公司等,開發基于以太坊等KYC共享賬簿以及智能保險平臺等項目。
在那時,虛擬貨幣市場行情低迷,而區塊鏈技術卻處于上升階段,但是令人難以預料到的是,到后來,也就是一年半之前,整個虛擬貨幣市場卻又慢慢回升。到那時Pavel才感受到原來虛擬貨幣市場不僅僅只有這些大的公司在運作,當越來越多的分布式應用不斷被開發,公鏈不斷被應用,整個市場不僅出現了新的科技,還由此催生出新的商機和商業模式,以及隨著產生的行業痛點。
在與傳統大型企業用戶的合作中,Bluzelle所遇到的一項關鍵挑戰就是大量數據的管理問題。同時,互聯網服務的激增,在產生大量的數據交換、數據價值被不斷挖掘的同時,數據泄露、被黑客攻擊等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頻發,而這些安全問題是目前的中心化的數據管理方式難以應對和解決的。
尤其是在之后分布式應用和公鏈不斷開發落地的時候,數據儲存和應用問題將會成為很大的痛點。這也驅使了Bluzelle開發去中心化的數據服務來解決數據處理的問題。

Bluzelle的服務定位為分布式數據庫服務,也就是與現有的像甲骨文、IBM這樣的公司提供的中心化數據存儲服務所相對的,分布式數據庫的數據儲存是把數據分布式存儲在網絡不同節點上面。
而在這種分布式的數據管理方式上,Bluzelle的技術優勢主要在于集群技術和分片技術。總的來說Bluzelle就是一個由多個集群組成的龐大集群,Bluzelle可以通過從葉群中最近的節點檢索數據來減少延遲,同時通過與葉群中速度最快的節點并行檢索,由于數據請求和分片檢索請求都是并行的,只需要一個集群的節點達成集群層次上的應用共識,而不需求整個網絡達成共識,這樣的運行過程大大提高了數據處理的速度,根據平臺數據,目前無論是數據創建、讀取、更新還是刪除,平均速度可以達到63毫秒。

因此基于Bluzelle的這種技術性能,Pavel認為Bluzelle數據處理上的3個主要技術優勢在于:
首先是安全性,基于霧算法或者即群算法的概念,數據不是被儲存到某一處特定的數據存儲機房,去中心化數據庫把數據100%復制分散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有更高的穩定性,難以受到單一事件或者個別人的因素影響或者被某一個中心化平臺所控制。
其次是可靠性,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的的技術特點以及分布式的數據儲存結構,雖然數據集中在一個集群,但是集群中同樣保護很多節點,哪怕一個節點發生故障不能工作,由于每個節點據復制存儲有用戶數據,消除了任何單點故障可能會造成的數據損壞,用戶依舊可以隨時訪問數據。
第三個特點是,Bluzelle比現有的數據庫更加可擴展。Bluzelle數據庫從水平或垂直都是可擴展的,以水平擴展為架構的基石,而每一個集群都是大集群層面的另一個“單位”的水平擴展,能夠提供企業級的可延展性。
按照這三個特點,分布式數據庫在消除傳統中心化數據庫目前難以解決的在安全隱患的基礎上,有更低的數據庫管理和維護成本,因此更容易被中小型企業所采用。

如果說分布式數據庫還只是一個技術層面的核心基礎設施,那么Pavel認為Bluzelle最大的競爭優勢和壁壘在于,基于這種分布式數據庫而建立的新數據經濟生態。
說到基于生態系統的經濟體系,以太坊已基于自己的區塊鏈,開拓了智能合約的框架,正是這種框架為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應用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Bluzelle也采用了相似的生態經濟模型,雖然它本身不是一個區塊鏈而是一個數據庫協議,但是在這種框架之上,同樣可以基于數據經濟開發出新的商業應用,探索到新的商業模式。
在傳統互聯網和社交網絡中,基于數據的商業模式是單向和不平等的,平臺對用戶無償輸出的信息和數據的占用和售賣,甚至已經一度突破了用戶隱私的底線,而受到廣泛的批判和質疑。但是終究這種數據的產生和價值的發揮是無法脫離一個中心化平臺的支撐的。

Pavel認為,數據是有價值的,是寶貴的,就像貨幣一樣是可以用于交換和交易的。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這種傳統模式下的數據困境提供了另一條出路。
對此,Bluzelle設計的新的數據經濟體系是:首先,在數據庫能夠更加安全可靠地處理數據的基礎上,將會開發一個數據錢包的框架,通過數據錢包,用戶可以設置個人數據的訪問權限、有效期以及公鑰私鑰管理等信息,當然,這個數據錢包里的數據會被存儲在數據庫中。其次是建立數據交易市場的框架,用戶可以在交易市場中交易和出售自己的數據,進一步創造和發揮出數據更多的使用價值。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在這個新的數據經濟體系中,數據價值構成了整個新生態的價值基礎,而通證的流通則是數據價值得以發揮的一種基本的手段和形式。也就是說,Bluzelle是基于整個數據經濟生態而對通證經濟體系進行設計的。
在新的數據經濟中,Bluzelle加入了代幣流通的方式,舉例來說,如果你在bluzelle中開發了一個數據錢包,那你就是一個數據錢包的提供者,如果數據錢包當中一些用戶的數據被訪問,或者你的錢包在數據交易市場中被交易和訪問的時候的時候,你就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代幣獎勵。當然,僅僅作為用戶本身,只要你的數據被訪問,也是會獲得一定的代幣獎勵的。
Bluzelle的盈利模式也基于產生交易有代幣流通時,收取一定的流通手續費。另外在未來長遠的發展中,Bluzelle也會像甲骨文這類數據庫服務商一樣,為大的企業以及為一些跟數據有關的公司提供數據服務,像是大數據分析這類的公司合作。
而這種生態建設的除了技術基礎和經濟運作的邏輯,未來還需要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其中,除了讓更多社區成員、投資者、區塊鏈愛好者了解Bluzelle的新數據經濟的生態系統的設計和理念,目前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開發者去了解如何使用Bluzelle,以及如何把他們的應用程序整合到Bluzelle的數據庫中去。
Bluzelle在幾周前已經發布Lovelace測試網,接下來目標是更注重開發者社區的建立,未來除了線上的開發者計劃和一些開發者社區以及網頁的建立完善,也會通過建立線下見面會和黑客馬拉松去吸引更多的開發者使用Bluzelle的產品。

在未來,Bluzelle將會更加注重除了英文社區以外不同語言社區的發展,中文社區已經于5月14日正式成立,最近也剛剛結束了在中國的路演活動,未來還將去到韓國、日本以及印度地區開展更多的活動。
作者:Ano大叔
本期采訪對象:Pavel B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