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報道 “2018年,將是投機紅利與投資紅利的分水嶺。”
在第三屆中經
金融科技高峰
論壇上,各路大咖對金融科技領域的市場變化都有這樣一個明晰的判斷。
而
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界的新“網紅”,曾在暴利的驅使下,成就了投資的新名利場,也令一部分“無腦梭哈”的人嘗盡了甜頭。
不過,當熊市來臨,韭菜們的下場只會是越陷越深。也許,只有在被鐮刀斬斷后,發財的夢想才會停歇。
總體來看,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大規模應用低于預期。
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金融科技界需要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讓金融成為社會包容性發展的催化劑,從而興利除弊。
他認為,當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不僅要依賴于政策的調整,而且要依賴于改革的行動。
“對表”新時代
自從區塊鏈技術進入公眾視野,金融科技是最先對接適用場景的領域。
對于什么是“金融科技”,目前尚未有標準的通用定義。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伍旭川看來,新一代金融科技是基于區塊鏈和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金融科技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的生態格局。
那么,目光所及之處,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和股市波動乃至數字資產的沉浮呢?
有意思的是,在演講之前的早餐時間,就有很多人圍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在問這個問題了。
“在我看來,這兩方面的問題其實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判斷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問題。”
他認為,不管你是從事哪個行業,當下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對表”,即要對準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的表。
“通常,我們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時候,從大的方面歸類有兩條,即周期性因素和總量性因素。”高培勇說,“對于前者,我們習慣于每當出現問題時,總是先確定處于經濟發展的哪樣一個階段。在我們的心目當中,經濟發展就是周而復始的一個波動過程。對于后者,我們也習慣于無論面對什么樣的矛盾和問題,總是從總供求平衡的角度去加以理解,從而拿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但是,這一分析理念在今天的新形勢新變化面前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這樣一個變化過程中,“我非常深刻的體會就是國家領導經濟工作的理念、思想和戰略發生了重大調整。”高培勇說。
就具體變化而言,他認為有五個方面。
第一個變化是分析視角的變化。當前經濟發展主要的矛盾是結構問題,而不是總量問題,主要矛盾在供給側。這是非常大的變化,表明對經濟形勢的分析視角,已經由周期性因素轉化為趨勢性長期性的因素
第二個變化是發展理念的變化。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四個“更”都是建立在新發展理念基礎上,這四個“更”是和高質量發展高度契合的。
第三個變化是政策主線的變化。今天討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請大家注意,倒過來了,不是站在需求側而是轉到供給側,盯著的不是需求總量問題,而是結構調整問題。
第四個方面的變化是施策機制。今天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目標是改革,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是政策家+改革行動,且以改革為主的宏觀經濟政策的主基調。
第五個變化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由“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轉折變化,重要的是政府系統不平衡和不充分,或者說政府供給公共服務系統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政府的作用凸顯。
另外,除了“對表”中央,高培勇表示,還要關注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中的責任以及實際采取的立場、觀點。
“獨角獸”遇嚴冬
金融科技已孕育了眾多新型企業,更多潛力股有望登上“獨角獸”寶座。
應該說,在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商業迭代的過程,往往是舊共識的逐漸坍塌,而新的共識似乎還沒有誕生或者沒有效支配。
這給致力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金融科技向縱深發展的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煩惱。
“作為金融科技的投資公司,我們投資了很多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企業。”先鋒國盛(
北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莊明說,“在國家的網絡監管下,先鋒國盛投資了一些數字安全方面的項目,在對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資方面,既投了‘矛’,也投了‘盾’。”
他表示,我們在做金融科技投資的時候會有兩條主線,一個是動線,一個是靜線。具體來說,動線就是按照行業發展的時間點去布局;靜線就是按照生態進行布局。
近兩年,金融領域屢被提及進行區塊鏈化改造。莊明認為,行業現在還沒有出現殺手級的應用,但比較有可能出現快速落地的領域。
在他看來,區塊鏈最有可能落地的領域在金融領域。但是,去年
ico監管來后,一切都安靜了。
不過,積極的一面在于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區塊鏈技術,吸引了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區塊鏈技術上,這必定會促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鑫根資本創始合伙人曾強稱,強監管之下,目前金融“獨角獸”正處于嚴冬。
他認為,目前我們正在開始一場全球的制權革命,中美談判的背后是2025計劃,2025計劃背后就是爭奪未來產業的制高點。因此,對于獨角獸來講,它們形成的顛覆性技術背后是國家的戰略。
在百融金服CFO趙宏強看來,未來3~5年內,區塊鏈領域會出現獨角獸公司需要滿足兩點要求:第一,在金融領域應該有比較廣泛的應用;第二,能夠為金融機構顯著提升效率和擴大規模。
從今年以來區塊鏈領域的風向變化中,可以讀出,人和資金更多被 ICO的各種公有鏈項目吸引。而
聯盟鏈被認為是金融領域的主要解決主案,相較之下,顯得涼薄許多。
突破思維瓶頸
有意思的是,論壇當天,時值央行行長易綱履新破百日。
一位央行系統官員如是點贊易綱,稱“風云際會,易行不易。”可見,推動改革的行動著實不易。
而在高培勇演講中,似乎給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高培勇指出,在施策的機制上,我們對政策的認識往往會聯想到某個時段的經濟政策,一般會很少觸及到制度性層面。但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宏觀經濟政策背景條件下,變化已經產生。
他表示,要突破體制機制性障礙,以推進各種基礎性的改革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所以,他強調,以往單純的政策層面的調整有時是失效或者部分失效的。只有在實施政策調整的同時啟動改革的行動,用兩者之間的配合才有可能逼近我們所要實現的目標。
那么,就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落地來看,交易平臺和
供應鏈管理是兩個重要的應用場景。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些應用中,去中心化表現的并不明顯,現有的應用更像是中心化的開放系統。另外,在共識機制算法上,進展也比較緩慢。
但是,展望未來,企業并沒有失去信心。
微貸網首席技術官宋成成表示,繼續看好區塊鏈方向,并將持續投入。據他判斷,未來,區塊鏈技術將深入運用到數字身份、合同存證及供應鏈金融等環節,利用技術賦能,大幅度提升效率。
論壇中,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企業要通過構建“ABCD”(分別指: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的金融科技基礎服務能力,讓自己成為行業“賦能者”。
誠如《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在這場以“享科技,智金融”為主題的論壇致辭中所說,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合并、資管新規出臺、金融降杠桿、支持獨角獸上市等一系列大事件都是金融業適應新技術過程中的變革前奏。
而金融企業如何能實現與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共舞?高培勇指出,關鍵在于全面調整理念、思想和戰略,對表新金融時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