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總是禁不住考驗,
是天堂還是地獄,皆系一念之間。
作者: 不亮 來源: 深鏈財經
2017年,數字貨幣在“牛市”中迎來爆發,千幣齊漲,可“一幣一嫩模”的美夢才剛開始,2018年熊市的冷水就把人澆醒,“會所嫩模”變成了下海干活。
而在熊市的哀嚎中,有一種幣殺出重圍,逆勢上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它們就是交易所的平臺幣。
在區塊鏈技術還難以看到落地2018年,反而是圍繞著行業做“賣水”服務的受到追捧。
平臺幣中,OKB、HT、BNB三國爭雄,各出奇招,頻繁上演暴漲神話。然而在一片漲聲中也夾雜著罵聲,交易所投票上幣卻被質疑是割韭菜。
投票上幣,究竟是割韭菜還是建生態?三國爭雄,誰又能脫穎而出,打造數字貨幣交易所新生態?
作者: 不亮 來源: 深鏈財經
一 平臺幣的“春天”
“平臺幣讓我財富自由。”談及平臺幣,30出頭的袁飛藏不住臉上的笑容,1月底才進入幣市的他曾在幣圈四處踱步,左右跌撞,一路虧損,但最讓他郁悶的并不是幣價下跌,而是他找不到這些數字貨幣上漲或者下跌的內在邏輯,一度灰心喪氣,想要退出,直到他鎖定了平臺幣。
“股票有公司的利潤作為支撐,而大多數的數字貨幣只是空氣,根本沒操作的可行性,落地遙遙無期,除了平臺幣。”
因此,在4月份,他毅然ALL IN三大平臺幣之一的OKB,6塊錢的成本,一個月的時間,5倍的收益,在幣市股市雙熊的市場環境下,轉得盆滿缽滿。
了得資本易理華甚至在朋友圈說,根據他的建議買了平臺幣的朋友,都可以財務自由了。
平臺幣有什么魅力能夠在熊市逆勢上揚,一鳴驚人?
在袁飛看來,目前區塊鏈最大的應用是炒幣,只要還在炒幣,交易所永遠都是贏家。
以股市做對標,他將自己所購買的平臺幣類比為HK0388(香港交易所)。
“平臺幣是交易所的尊嚴與底線,大的交易所有充足的資源與能力穩定以及抬升幣價,有的平臺幣通過定期的回購銷毀,來限制代幣的流通總量,來保持代幣幣值,有的平臺幣類似于股權憑證,可以定期享受分紅……交易所的暴利與強勢為幣價上漲提供了基礎的上漲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平臺幣是具有保值功能的優質資產,平臺本身就是其落地項目,交易平臺的用戶量和交易量,是平臺幣幣價背后的強大保障”。說起平臺幣的種種好處,袁飛講得頭頭是道。
事實似乎也正如他所說,平臺幣已經成為公認的優質投資標的。
有一種邏輯是:哪怕是在熊市,平臺幣因為有分紅或者回購機制,本身具備造血功能,所以也成為理想的避險資產。一旦進入牛市,和券商股類似,平臺幣一般也會成為牛市的報喜鳥,發出牛市瘋漲的第一聲,成為僅次于比特幣的風向標。
二 三家爭霸
幣市爭鋒,平臺幣稱雄,而在平臺幣的亂戰中,則是三國爭霸。
三大主流交易所幣安、火幣、OKEX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平臺幣BNB、HT、OKB。
第一個吃螃蟹的交易所是幣安,2017年7月發行的BNB也是這三家大型交易所中唯一一個ICO平臺幣,1元的眾籌成本創造了百倍收益的平臺幣收益。
隨后火幣在今年1月份發行火幣全球通用積分HT,OKEX緊隨其后,在3月份推出了平臺幣全球通用積分OKB,不做ICO,將60%的OKB全球通用積分逐年免費派送給OKEx用戶。
為了穩定幣價,三大平臺幣紛紛推出自己的福利機制,除了手續費折扣,其中主要的有:
OKB:持有OKB,每周派紅利。以OKEX當周營收的50%作為超級鼓勵金分配給OKB持有者。
BNB:每個季度將幣安平臺當季凈利潤的20%用于回購BNB,回購的BNB直接銷毀。
HT:每個季度以火幣全球專業站收入的20%用于回購,回購的HT全部計提火幣投資者保護基金,用于平臺突發風險時對火幣用戶先行賠付。
OKB的福利為每周發放一次,BNB和HT的福利每個季度發放一次。
福利機制看似相差不大,但是背后的邏輯卻截然不同。
BNB和HT的回購,更像是通過市場交易提前去兌現平臺的價值,特點是穩定。
OKB的分紅機制是一種與OKB持有者共享平臺價值的生態模式,OKB值多少錢,直接反應了市場中投資者對OKEX這家平臺未來盈利能力的期望。
以傳統金融做類比,BNB和HT好比企業以現金流作抵押發行的債券,后期再以營利回購債券;而OKB如同企業發行的股票,持有者可在每個會計年度獲得利潤分紅。
而以OKB所倡導的分紅模式,正在成為眾多交易所的標配,以至于后來新創立的CEO交易所,FCoin均采用了分紅機制,并推出了自己的“股權類Token”。
股權類Token,擁有對企業經營收益的索取權,而在區塊鏈領域能夠有穩定收益現金流的機構,只有交易平臺,這個特性使得他們成為了區塊鏈領域投資邏輯最簡單,以及最優質的投資標的。
正因為如此,雖然現在三大交易所是公認為的頭部機構,但是更多的創業者和投資機構,依舊認為格局未定,在交易所領域還有很多機會。
一家投資了三大交易所之一的基金的投資經理表示,其當前主要看的項目是交易所,希望收購新的交易所,或者收編交易所開發團隊。
三 投票上幣,割韭菜,還是建生態?
談到交易所,投票上幣始終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
在交易所眼中,投票上幣是建立交易所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投票上幣卻被質疑是交易所收割韭菜的工具——這里的韭菜變成了項目方。
最早推出投票上幣的依然是幣安,從2017年7月開始,一共做了6期投票上幣活動。
幣安投票上幣有2個要點:一是需要用戶付出0.1BNB的代價,二是每人對一個項目只能投一票。
但是在2018年2月的第六期幣安投票上幣活動時,由于幣安認定第一名亦來云ELA和第二名WPR都有刷票的行為,所以第三名Zil坐收漁翁之利,獲得了免費上幣資格。
從今年2月份以后,幣安再沒有舉行新的投票上幣活動。
隨后火幣子品牌數字資產交易所HADAX接過“投票上幣”的大旗,并在規則上作出重大改動:一是改審核制為注冊制,上幣權徹底交給用戶,且投票次數和投票幣種不限;二是允許項目方自行設置投票激勵。
2月28日,第一期投票結果公布,十個數字貨幣成功上線HADAX交易所。
在本次投票中,獲得第一名的數字貨幣,得票數為3195萬,(每票需0.1個HT)。按HT2月23日市價約14元/枚來算,投票費用折合人民幣約為4473.2萬元,前5個項目合計投票費用接近2億元人民幣。
天價上幣一時成為熱點,質疑聲陸續傳來,投票上票被質疑是交易所割項目方的韭菜。主流媒體《證券時報》更發文稱,“投票上幣一般都會淪為項目方或者莊家自抬自拉忽悠弱智韭菜的荒誕劇。這種靠投票方式上幣的項目最后只能是一地雞毛。而買單的就是急于入圈的炒幣者。”
質疑聲襲來,火幣也意識到了諸多不足,修改了相應的上幣規則,并加入了項目方退出機制,后又引入超級節點對項目進行初審。
而作為三大平臺幣中永遠的“第三人”,OKB似乎都是在扮演后知后覺地“模仿者”,先學透,再出招。
在充分吸取了上述兩家交易所的經驗教訓后,OKB在今年6月也正式推出了自己投票上幣新玩法,除了傳統的免費投票上幣以外,新增加了投資上幣和流量合作上幣兩種方式。
為了杜絕出現空氣幣上幣,OKEX設置了投票上幣的兩大門檻:先由OKEX團隊審核,再由專業投資人審核,最后才由公眾投票是否上線。
具體規則上,用戶每投一票需要0.1個OKB,也就是說每一個OKB可以投10票。在投票結束后24小時內,平臺會將勝出項目所得投票支付的OKB全部退還給用戶。
若落選項目繼續參加下期投票,用戶可選擇繼續參與投票或手動退票;若落選項目不參與下一輪投票,則用戶投票全部退還。
在整個投票過程中是不需要消耗用戶手中的OKB的,而且用戶手中參與投票的OKB也不影響其參與“快樂星期五”活動。
不過,雖然是站在前兩家競爭對手的“肩膀上”推出的投票政策,但火爆的投票上幣依舊孕育出一片OKB地下黑市:持有OKB,有償投票。
為了上幣,項目方不得不再次撒金,只是這一次交易所不再是獲利者,而是項目方主動將“鐮刀”遞到了OKB持幣者手中,持有OKB等平臺幣在又有了新的價值“增值途徑”。
作為交易所生態鏈中的關鍵一環,投票上幣,是割韭菜還是建生態,是天堂還是地獄,皆系一念之間,人性總是禁不住考驗,交易所的生態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