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OKEx推出數字資產交易所共贏計劃,準備再開100家交易所,雖然為其他交易所提供其經過多年開發積累的交易系統,但規定了這100家交易所要采用“交易挖礦”模式。
此消息一出,本來不平靜的幣圈更是沸騰起來,一眾人開炮徐明星和OKEx。就連微博上很少現身的趙長鵬也抨擊的這種模式,直接將這種交易挖礦的模式定義為資金盤模式。

確實是,自從第一家FCoin 引爆交易挖礦模式后,7月底之前一共有將30家交易所計劃用這種模式運作。如果平臺玩法單純是交易即挖礦模式的話,這就是一個比誰跑得快的游戲,崩盤之時在砸盤之日。只要有資金不斷入場,維持平臺幣幣價,這種假象也會永遠維持下去。
在擁有名氣和用戶量之后的FCoin,現在在不斷“洗白”,包括建立平準基金維持幣價,上新幣種再吸引用戶,甚至今天上了剛懟完他的BNB。
不過除了最火的“交易挖礦”交易所FCoin,還有其余30家同模式的交易所,未來還有OKEx那里分裂出的100家交易所,狼多肉少,市場哪有那么大容量接納這些“挖礦式”交易所,割韭菜也要一茬一茬地割呀。

在這個沒有監管的時代,交易所才是大爺。對于爛項目來說,幣上了交易所就是最終目標,只有幣能交易,項目方和機構才能光明正大地割韭菜,這就有了天價上幣費一說。
另外,開交易所也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收手續費可不會虧錢。但是開交易所技術門檻高,新交易所交易深度淺,一直是困擾交易所創業者的問題。OKEx也是看準了這個痛點,提供技術,共享交易深度,再加上目前最火的交易挖礦模式,準備應對這場交易所大戰,同時也率先遭到了各方的炮火。
降低交易所門檻就一定不好嗎?人人開交易所就是亂象嗎?不是的,OKEx不是錯在提供技術,他錯在公然允許這種資金盤割韭菜的模式。

幣圈確實有亂象,誰會營銷誰就能募到資金,誰肯花錢誰就能上幣,誰火誰就能得到交易所青睞。上交易所也是項目方發通證的重要環節,說明能流通,用戶可以交易。但是這就陷入尷尬的閉環里,投資者和交易所的意愿可能不一致。如果項目足夠好,但是交易所就是沒上幣的話,或是在項目百倍、千倍后再上架,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項目方、投資機構、意見領袖甚至媒體都能開交易所呢,局勢將大大改變。通過技術一鍵部署交易所,自己作為交易所,是否上幣的決定權也在自己手里。這種只提供技術,一鍵部署交易所的模式早就有人在做,比如達摩的2SE項目,還有老貓的PXN。通過昨天達摩的朋友圈,看起來是準備搞事情啊。

交易所總是在引領幣圈的新玩法,交易挖礦不會是終點,分布式交易所會不會再次刷新交易所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