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 2月23日發布的一份文件中顯示,這一專利申請于去年9月28日首次提交。
該專利申請書中提到的細節包括,其數據壓縮系統可以用來將多個區塊的事務打包成一個“數據塊”,而不是讓一個新的區塊存儲事務。
例如,正如專利申請書中所描述的那樣,一旦系統收到一個壓縮從第1塊到1000塊的事務請求,它就會導致一個新的數據塊被形成,并臨時托管在一個不同的存儲系統上。然后系統將通過哈希值的哈希函數來運行壓縮數據。
此外,壓縮系統將提供標簽以識別
區塊鏈上的區塊、新形成的數據塊和壓縮事件。三個標簽之間的對應關系也將記錄在區塊鏈上。
使用這種方法,該專利稱能夠減少存儲在新塊中的區塊鏈大量交易的數據量,同時確保以前所有事務的數據仍然是不可篡改和可跟蹤的。
雖然該專利目前正在審查過程中,尚未獲得批準,但它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通過使用分布式賬本技術改善業務的更進一步努力的一部分。
據先前報道,中國銀行已經與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公司(Tencent)合作,并在
金融應用領域進行區塊鏈試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