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是一種歷史的記憶,
民族的追思,
一個地域文化的載體。
45區摘自馮驥才《地名的意義》
厚重斑駁的木制棋盤上排布著井然有序的棋子,不過三分闊的河界,調兵遣將、排兵布陣的謀略可全藏在這不動聲響的虛虛實實中。
只要是對弈,就會有對手。多數人主張兵貴神速,搶先入局,區塊鏈的布局亦是。

1990年,邁克·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了“產業集群”一詞。它指的是某一行業內的競爭性企業及與這些企業互動關聯的合作企業、供應商、相關機構(如大學、科研機構等)聚集在某一特定地域的現象。
波特的話,在28年后的今天,放在如火如荼的區塊鏈行業也依舊有效。區塊鏈產業集群最有力的表現莫過于區塊鏈產業園的建立。
45區(ID:block-45)細數后發現,16年下半年至今,我國已經成立或即將成立的區塊鏈產業園區已達10余家,除了一直在金融和科技領域保持強勁勢頭的上海、杭州、廣州外,其他省市諸如武漢、重慶、青島、蘇州等,也早已布局區塊鏈產業園。
在這些省市中,有的希望繼續保持自身的領先優勢,做到強者恒強;而有的則想要借助新興科技,后來者居上,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

第一區塊鏈產業園的搶灘之戰似乎已經悄然打響,而區塊鏈企業究竟選擇何處安家,45區(ID:block-45)對此也做了深入分析。
作為中國經濟中心的上海,區塊鏈發展的領軍地位自然是不遑多讓,上海的區塊鏈產業園于2016年就已經建立了。
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與上海智力產業園達成合作,在上海智力產業園卓越時代廣場創建上海協同創新中心。
與此同時,上海智力產業園天空區塊鏈孵化基地及上海股權交易托管中心上海智力產業園孵化基地正式成立。
據悉,這是全國首個區塊鏈孵化基地。

上海智力產業園位于廟行鎮,由寶山區人民政府整體規劃、倡導,上海紡織發展總公司和廟行鎮人民政府聯手打造。
區塊鏈產業園所在的卓越時代廣場板塊,占地面積57畝,總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
在2017年3月7日,上海市寶山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寶山區2017年金融服務工作要點》就提到了跟蹤服務廟行區塊鏈孵化基地建設。
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則發布了國內首個區塊鏈技術應用自律規則。
產業園旨在組織國內外區塊鏈產、學、研之間的交流合作,致力于解決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中遇到的技術攻關、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聚焦區塊鏈技術標準化即產業化。
不過,目前45區(ID:block-45)在搜索上海協同創新中心時,出來的并不是區塊鏈產業園,而是某高校聯盟。搜索其他關鍵詞,也僅是該區塊鏈產業園成立當天的宣傳稿。
45區(ID:block-45)在上海智力產業園的官網首頁也只看到一條關于區塊鏈的消息,而這同樣也是該中心成立的宣傳稿,直接點擊還會顯示頁面錯誤,需進入“新聞中心”的頁面才可以瀏覽詳細文本。

45區(ID:block-45)認為,上海作為經濟中心的龍頭地位,讓它在未來能夠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開拓者和先行者,是融“創新”與“智造”為一體的全球基地,而產業園依托上海的優勢地位,可極大調動上海經濟、金融、科技、信息、交通等資源,迅速輻射國際市場;不過,上海成本相對較高,前期開銷大。
“魚米之鄉”的杭州在歲月靜好的模樣下,有著成為“中國科技之都”的野心。
杭州在互聯網一役中打的極其漂亮,嘗到甜頭的它在區塊鏈的布局上自然也是當仁不讓。
2018年4月9日,中國杭州區塊鏈產業園的啟動儀式就讓杭州怒刷了一把存在感,尤其是站臺嘉賓還是頗具話題性的李笑來。
那句“假如有一天在中國出現區塊鏈中心的話,那么,它只能是杭州。”可見李笑來對于杭州的信心之大。
當日,10家區塊鏈未來科技項目現場簽約,成為首批正式入駐產業園的項目。據悉,杭州區塊鏈產業園目前有3棟寫字樓,提供5000平方米的創業空間。
除此之外,總規模達100億元的雄岸全球區塊鏈創新基金也正式發布,其中政府引導基金一期出資30%,被解讀為“國家隊”入場。
不過,杭州區塊鏈產業園可不是杭州首個產業園,第一個區塊鏈產業園其實落戶于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
這點在2017年5月9日,西湖區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西湖區財政局發布的《關于打造西溪谷區塊鏈產業園的政策意見(試行)》得到了印證,文件提到了對區塊鏈企業、人才的大力扶持。
除此之外,杭州蕭山區規劃(2017-2020年)草案中提到的萬向創新聚能城也正在設計中,啟動時間、項目規模待方案確認后將予以明確。
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肖風曾表示萬向創新聚能城的投資額度高達2000億元,區塊鏈是其中的關鍵技術。
現在搜索“杭州 區塊鏈”這樣的關鍵詞,跳出來第一位的就是“杭州區塊鏈產業園”。

杭州在底層技術研發方面,一直備受矚目。此外,杭州用政府工作報告的形式向人們表達了入駐區塊鏈世界的決心和力度,杭州市長曾公開表示,2018年加快培育區塊鏈,可見政策傾斜力度之明顯。
區塊鏈公司入駐杭州產業園,還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搶先獲得杭州的優勢人才。
浙江大學作為國內區塊鏈技術研究的最前沿,如今可見“浙大系”在區塊鏈行業占據的一席之地。
杭州“區塊鏈中心”的雛形漸顯。試想,屆時三大產業園共同發力的景象想必是頗為壯觀。

與北京、上海齊名的廣州,也建立了區塊鏈產業園區。
位于越秀區的國際區塊鏈產業園,旨在聚集國際頂尖的區塊鏈技術研發團隊及區塊鏈創新型機構,通過產業園來建立行業標準,引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廣州對于發展區塊鏈事業的執著還體現在政府率先出臺了扶持政策《廣州市黃埔區廣州市開發區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辦法》,整個政策共10條,核心條款包括7個方面,涵蓋了成長獎勵、平臺獎勵、應用獎勵、技術獎勵等。
17年10月,黃浦區開發區也與蟻米雙創園和百達豐企業簽約,雖然還未到產業園的規模,百達豐打造的百達豐區塊鏈大廈,引進了多家基金入駐。蟻米創客空間也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同時規劃區塊鏈和智能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等板塊,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孵化服務。
45區(ID:block-45)認為,廣州位于珠三角經濟區東西兩翼的中部,起著紐帶作用。作為省會城市,廣州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位優勢明顯。
區塊鏈公司入駐廣州產業園后,可借港澳國際金融中心之勢,與深圳錯位發展。不過目前,廣州正處于工業發展后期,面臨轉型,基礎雖好,但金融開放度還略顯不足。

有著“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近年來也在搶占區塊鏈高地。
2017年4月6日,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導,聚集武漢地區重點高校團隊和區塊鏈產業頂尖專家、相關部門和企業聯手打造的鳳鏈平臺宣告誕生。
與此同時,區塊鏈產業園和區塊鏈孵化器也正式掛牌成立。
45區(ID:block-45)了解到,產業園位于武漢北部門戶位置,三環線附近,同時處于北京-上海-香港-成都“四小時經濟圈”內,距離天河機場、漢口火車站、武漢高鐵站乘車均不超過35分鐘。
整個園區規劃面積為4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超3萬平方米。
入駐武漢區塊鏈產業園,可以為區塊鏈企業提供創新和研發平臺,促進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
武漢作為中部交通樞紐,近年來政策對于中部崛起戰略的扶持大,加上武漢在科技領域的投入日益增大,未來武漢發展區塊鏈的速度應該會非常迅猛。
山城重慶被戲稱為魔幻3D立體空中城市,重慶的獨樹一幟絕不僅僅體現在建筑風格上,在區塊鏈的建設上,重慶同樣充滿抱負與想象。

2017年11月,由重慶市經信委和渝中區共同打造的重慶市首個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一期)落戶渝中區美源大廈。
此外,渝中區政府還分別與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協會、重慶市軟件行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區塊鏈生態圈,促進區塊鏈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2017年11月7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發的《關于加快區塊鏈產業培育及創新應用的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力爭在重慶全市打造2-5個區塊鏈產業基地,并致力于將重慶市建成國內重要的區塊鏈高地和創新應用基地。
重慶政府表示,將依托首個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持續加大力度發展區塊鏈產業。

不過,盡管依靠多年西部大開發計劃使得重慶對外貿易保持上升趨勢,但規模并不大。重慶要想大力發展區塊鏈,引進資金、人才、技術是重中之重。
開放是重慶發展的必然,但這條路其實并不平坦。
得天獨厚的水域資源讓青島在海洋科技領域總是拔得頭籌,而近年來作為東部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島同樣希望在新興技術和產業上走在前列。
據悉,2017年6月,市北區發布了關于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并確立了“一樓(區塊鏈大廈)、一院(區塊鏈產業研究院)、五平臺、十大應用”的發展藍圖。
2017年7月12日,青島市北區區塊鏈產業發展意見發布會上提出力爭到2020年,要建立立足青島、面向全國的區塊鏈產業高地、區塊鏈+創新應用基地——鏈灣,鏈灣于2017年9月13日正式落戶青島北區,面積為4萬余平方米。
2018年5月15日,由青島·鏈灣和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2018年青島鏈灣雙清區塊鏈應用論壇召開,此次有近20家“清華系“的區塊鏈企業入駐鏈灣。

據網上資料顯示,市北區已先后引進布比網絡技術、金股鏈科技、眾簽科技、數鏈科技、物鏈灣信息技術、云松區塊鏈咨詢等區塊鏈項目二十余個。
45區(ID:block-45)發現,近年來青島著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打造經濟發展新優勢。人才引進的增加,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青島在區塊鏈發展方面的積極因素明顯增多。
曾與杭州并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在工業高地爭奪戰中失利后,重新遞出了區塊鏈的名片。
45區(ID:block-45)曾提到,蘇州外來人口以青壯年打工者居多,高中以下學歷占比達70%,本科學歷以上的僅不到10%。工業4.0后,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再是主流,蘇州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區塊鏈似乎成了蘇州破題的關鍵。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州高鐵新城與同濟大學聯合打造的蘇州同濟金融科技研究院應運而生,其旨在依托國內首個開源區塊鏈自主系統“梧桐鏈”,通過開放應用場景,讓蘇州高鐵新城成為區塊鏈技術的一片黃金“試驗場”。
如今,根植于蘇州高鐵新城的生態系統,已經有了一個新名字——鏈谷。
據悉,鏈谷于2018年全面開始生態建設,初步計劃吸引50家區塊鏈產品研發和應用推廣企業,引進相關人才500名以上。

蘇州同濟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祝文偉表示,鏈谷不只是園區,而是自下而上的生態,它不只是地域,就像硅谷企業不一定都在舊金山。
鏈谷將來就是用區塊鏈的方式把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企業,都整合到同一個生態上來。
蘇州希望打造國內首個“數字經濟應用示范新城”,借助同濟大學、蘇州政府的影響力,推出一個國際化社區。
正處在風口的區塊鏈是蘇州經濟增長的新機會,蘇州能否重現杭州的互聯網奇跡,值得期待。
江西作為一片神奇的紅色土地,在2017年6月的時候,也已經入局區塊鏈。
據悉,贛江新區管委會、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將展開全方位合作,其中就包括建設區塊鏈產業園,形成區塊鏈產業聚集效應。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文件鼓勵發展區塊鏈等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中國第一個區塊鏈沙盒——江西贛州區塊鏈金融產業沙盒園也已落地。
不過,目前45區(ID:block-45)在網上搜索時,并未能準確找到有關贛江區塊鏈產業園的消息,顯示的內容也大多是贛江成立了國內首家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發中心。
與江西一樣,同樣有著紅色背景的湖南省,作為新生力量,在區塊鏈發展上也是不甘人后。
2018年5月15日下午,湖南婁底國家級區塊鏈研究和應用示范區暨婁底市區塊鏈產業園在萬寶新區揭牌成立,這是湖南首個區塊鏈產業園。

據了解,該產業園首期由萬寶新區提供2000平方米精裝修空間,其項目涵蓋區塊鏈社區引擎、數字資產交易服務、區塊鏈云計算服務、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數字資產量化管理平臺等區塊鏈垂直領域。
此外,有消息指出廣西、海南、遼寧的區塊鏈產業園也即將落地。
廣西表明自己是中國與東盟連接的橋梁,有獨特的戰略地位。海南則由于特殊的經濟特區地位,常被視為是政策的風向標,一舉一動頗受矚目,其產業園的落地也一直頗被業界看好。遼寧的區塊鏈大數據產業園計劃投資20億元,預計2018年8月底前投產運營。
曾被認為是個笑話的區塊鏈產業園,現今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涌出。
有人表示樂見其成,認為各地紛紛“上鏈”,有助于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加速區塊鏈生態建成;
有人則表示在區塊鏈發展尚處早期的時候,就大肆新建園區屬盲目跟風行為,容易導致不少園區空置化的嚴重現象。

區塊鏈園區的建立可以視為一個地區為大力發展區塊鏈產業而下的一步關鍵棋,它在整個棋局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手好棋還是淪為棄子,全憑下棋人的功夫。
而區塊鏈公司能否聚集,形成集群效應,是產業園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