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凌鳳琪):首先我想請問一下各位,大家覺得區塊鏈在哪個行業是最好用的?最能夠落地的?如果有,希望大家可以一個排序。
張議云:我們區塊鏈項目投很多了,但是最終來說離落地還有一段距離。我們覺得區塊鏈的具體應用就是炒幣和開會。因為現階段公鏈各方面還都不太成熟,還處于類似于1995年,操作系統剛剛興起的時候。就像它剛興起的時候我們談互聯網怎么樣發展,其實還處于非常早期的一個階段。
所以我們在思考公鏈這個層面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技術能夠解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如果不可能三角問題都能夠解決的話,剩下的就是跨鏈問題。
主持人(凌鳳琪):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投過項目。我想請問大家,第一,你的倉位最重的項目,或者說你All In的是項目是哪個?第二,你覺得它用區塊鏈解決了什么問題?
張議云:我們倉位最重的第一個是以太坊,因為我們最早參與以太坊早期挖礦,2016年就開始挖了。大概價格在40塊錢的時候就參與進來了,基本上我們覺得一年補一兩個幣就差不多了。
今年我們重倉的XDAG項目不是區塊鏈項目,用這個技術可以解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雖然它并不是一個區塊鏈項目,但是它的結構剛好解決了區塊鏈的問題,滿足了區塊鏈的幾個功能。
這個項目非常有意思,我覺得它有可能是下一個比特幣,值得我們一投。因為它沒有項目方,沒有ICO,沒有私募,是全部靠共識撐起來的一個幣種。
它的作者是俄羅斯的一個數學家,今年一月份他寫完這個項目之后扔上主網,自己也沒有多少幣就跑路了。之后在整個中國的幾個XDAG社區開發的非常活躍,出貨量在138萬個左右,出貨量是恒定的,現在價格在1塊左右,幾毛錢的時候我們就不斷建倉,不斷地挖這個幣。
所以我們今年重倉的也是公鏈或者未來智能合約能夠發行自己的數字資產的項目。我們剛才說的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第一,去中心化,第二個,高效,第三,安全性的問題。基本上我們看了非常多的公鏈項目,只有這個符合我們礦工的胃口。因為有POW機制的話礦工的機制會更加明顯。接下來就是比較關注分布式存儲類項目。
主持人(凌鳳琪):我們最后一個問題,在座的幾乎每個都投過公鏈,今年公鏈競爭會變得非常非常激烈。第一,交易所本身變成公鏈。火幣、幣安、交易所本身是公鏈化了。第二,基礎公鏈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強悍。
比方說ETH馬上分片日程表出來了,EOS主網也剛剛上線了。在座的各位要么投過公鏈,要么是行業公鏈,或者提公鏈解決方案,我能不能請各位聊一聊,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如何看待未來公鏈的競爭,或者說你所在行業為公連的解決方案的競爭?
張議云:剛才提到公鏈也說了一個項目XDAG,其實公鏈要解決的是三個問題,就是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現在要解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問題,在技術層面大概有四個方案:第一,隔離證明;第二,分片技術;第三,側鏈,;第四,用DAG的技術。
我們為什么看好這個項目呢?因為這個是在這個領域唯一可以挖礦的具有礦工共識,而且是沒有主人的項目,特別的公平,連作者自己都沒有多少的Token,都是社區愛好者給作者捐獻的Token。
所以國內有幾個知名的投資機構投了基于XDAG的項目,像Byteball和iota這幾個都是一兩年時間翻了幾千、上萬倍的。所以我們認為DAG技術在未來1-2年時間里有點類似底層操作系統的Linux的趨勢。所以我們愿意賭這樣一個項目。
而且以太坊一直說要改共識機制,當然改不改是另外一回事,萬一改了,國內絕大部分的GPU礦工肯定會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遷徙機會,這個項目后面參與進來的人建倉成本也在增加。所以這是我們看到的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的一個相對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凌鳳琪):謝謝各位。我們期待這個行業繼續深度變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