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暉: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有兩大驅動力,一是城市化,一是工業化,都需要巨大的
能源供給支持。在消費品工業占主導的時代,生活水平較低,能源消耗量不大。中國加入WTO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需要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就必須依靠原材料工業。而原材料工業的能源強度高,
碳排放強度也高,帶來的環境約束開始加強,因此,國家提出了節能減排和相關約束性指標。如今,基礎設施發展已經進入“新基建”的階段,工業能耗增速放緩,同時,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生活和服務業用能增加,且具有剛性。
以
上海為例,2000—2010年原材料工業的占比快速上升,十年間能源消費量增長近一倍;而2010年過后,上海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比重,最近十年的能源消費量僅增長10%左右,進入平臺期。未來,能源工業既要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要通過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減少能源面的碳排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