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直指成交量靠刷單
就在上個月月底,OKex李書沸跳槽一事正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張健悄然成立了交易所Fcoin。
盡管行事低調,但其前火幣CTO的身份,還是引起業內普遍關注。短短幾天之內,Fcoin的交易量超過火幣、OKEX、幣安,這個新成立的交易所來勢洶洶,可謂一夜成名。
最新數據顯示,Fcoin過去24h總成交量26.25億美元,而幣安同時間段的成交量為16.09億美元,火幣為10.33億美元,OKEX為16.33億美元。
而截止目前,Fcoin僅僅上線了BTC、ETH、BCH、LTC、ETC、ZIP、ICX、OMG、ZIL、BTM以及其平臺幣FT,共11個幣種。

從上圖能看到,其中BTC占比最大,達到32.79%,約8.61億美元,這超過火幣、OKEX、幣安三家BTC交易量之和。
在ETH的交易額上,Fcoin三個交易對總和占比超過20%。

這家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的交易所,在短時間內便超過了這三家老牌交易所。這種速度超出想象。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可能并不盡然。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便直指其中的玄機:“刷單。”
該人士稱,從其交易機制設置上,的確有其吸引客戶的地方。但從其巨額的交易量來看,絕對不是正常的交易行為。他稱,并不一定說交易量就是假的,人為安排的交易也被視為是一種手段。這在行業內早已見慣不怪。
也就是說,看上去繁榮的成交量,是“做出來的”。真實交易量可能遠遠低于數據上的交易量。
在Fcoin的電報群中,也有人公開討論如何刷單,甚至一些用戶開發了自動刷手續費的程序。張健就在電報群中,但并沒有任何反應,似乎是默許這種行為。
不過,張健辯解說,“我并不是默許刷單,而是因為這是我們的發行機制。交易平臺最重要的利益相關方就是交易者,FCoin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將FT分發給了社區成員。”在他看來,刷單是市場行為。
此外,上述業內人士還指出,僅僅是成交量并不能說明問題。還有一個關鍵指標是交易者數量。他稱,成交量可以靠少量參與者堆積,但真正的影響力還是建立在群眾基礎之上。
平臺幣FT暴漲暴跌
與現有的交易所玩法一樣,Fcoin也推出了平臺幣FT。目前平臺吸引用戶無外乎兩種辦法,交易手續費打折和分紅。
據其官方介紹,持有FT可以按比例分享FCoin創造的收入,FCoin社區將超過80%的收入分配給FT持有者。6月6日,FCoin迎來開放后的首次分紅,之后每日都會進行分紅。
根據網站公布的數據,自5月21日開放到6月6日,累積待分配收入已經超過330BTC,約合人民幣1600萬元。也是從那時起,FT開啟了暴漲之路。
6月13日早上10點,FT價格達到1.25483美元峰值,兩日內的最大漲幅超過120%。從下面K線圖就能看出當時是有多瘋狂。
但好景不長,在達到峰值后,FT價格迅速下墜,當日下午6點半就跌至0.658美元,接近跌去一半,這一天相當于坐了次過山車。

雖然經過暴漲暴跌,或許正是人工干預的緣故,相較于另外三大平臺幣,FT在熊市下顯得更有活力。
在過去的24h中,FT成交量占Fcoin平臺總交易量的26.49%,約為6.95億美元,這個數字遠超另外三大交易所的平臺幣。暴漲暴跌,成為收割韭菜的樂園,成為部分投資者的噩夢。
還有投資者會提出擔心,按照機制,如果FT挖完了怎么辦,用戶還會繼續在Fcoin上交易么?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現在Fcoin100%返還手續費,吸引了不少用戶,但這些人中很多是奔著免費手續費來的炒幣者。如果51%的FT挖完后,這些炒幣者很可能就會物色下一個平臺。

從上圖能看到前一日的挖礦量,有投資者計算,如果這個挖礦進度持續下去,可能不到200日FT就挖完了。
但張健不以為然,他以比特幣與FT類比,比特幣的挖礦的難度機制一直在背后調控著比特幣的生產周期。在2009年發行時,礦工每10分鐘就能生產50個比特幣。如今,最先進的礦機,一到兩年才能挖到1個比特幣。所以比特幣總發行量為2100萬個,預計會在2140年挖完。
張健說,FT也是如此,背后有著幣價、分紅(挖礦量)和平臺間的調節機制:挖礦幣價低,刺激交易挖礦,交易上去,于是分紅多,刺激幣價上漲;幣價上漲,于是挖礦產量減少;輪回,FT產量和價格趨于平衡。
按照張健的估算,FT發行周期可能在數年以上,FT每天的挖礦量并不會無限增長,幣價也不會被無限拉升,由市場自行調節。
理想確實很美好,但具體如何尚待觀察。首創交易挖礦的DragonEx交易所便是先例,其平臺幣DT的價格只維持了十幾天,隨后就一蹶不振。
能否后來者居上?
業內的一個共識是,模式創新非常有必要。整個市場而言,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并不成熟,雖然OKex、火幣、幣安三足鼎立,但在不少業內資深人士看來,遠未到格局已定的時候。
比如現有的交易所技術事故頻發,普遍存在項目上幣費用過高的情況,后來者有很大的機會去挑戰現在的三大交易所。而且,整個市場的容量也不僅僅只能容納少數幾家交易所。
要知道,現有的頭部交易所也還很年輕。大名鼎鼎的幣安至今也都還不到一歲,它也是曾經的后來者。
去年“9.4”前,幣安剛剛成立不久,還是個無名小卒,但是成功抓住了這次機會。在國內對ICO 一刀切之后,幣安利用短短幾個月的窗口期,從 0 做到了前三。
火幣和 OKCoin則開始了轉型之路。一方面,他們通過運營注冊地位于國外的新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品牌火幣PRO 和 OKEx 來規避國內監管,另一方面,原有品牌開始去交易所化,轉向區塊鏈行業研究和投資。
最終,幣安與火幣和OKEx一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新三強”。
不可否認,像Fcoin這樣的后來者還有很大的機會,當然Fcoin也會像幣安他們一樣,被更多后來者挑戰。比如最近就已經有模仿Fcoin模式的BKEX來攪局了。
業內人士指出,只有越來越多的交易所參與進來,平臺之間充分競爭,降低中間費用,較少交易成本,這個市場才會有可能朝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目前,這種跡象已經逐漸顯現并越加明朗化。
但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好的機制和腳踏實地的建設者,才會被認可,才對市場發展有真正的意義。虛假繁榮,暴漲暴跌,以此來吸引韭菜,則還是走了歪路,只會又多出一位收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