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認為,總體來看,全國
碳市場運行兩年來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每個交易日均有成交,交易集中在履約之前。例如2021年年底履約前的兩個月交易規模急劇放大,占到了全年交易規模的80%以上。2023年12月底全國碳市場會進行第二次履約,目前市場交易量在逐步擴大,價格也是穩中有升。
第二,交易價格從開盤的48元到現在的65元,漲幅接近30%,價格穩中有升。短期的配額交易成為主要渠道。
第三,2000多家納管企業中,有一半的企業參與了交易,但交易頻率總體較低。目前全國碳市場換手率僅為2%,相比之下,一些成熟的碳市場交易規模、換手率能夠達到幾倍以上。
第四,全國碳市場基本框架基本建成,關鍵環節初步打通。劉杰表示,接下來會盡快把電解鋁、
水泥、
鋼鐵等行業納入,包括引入一些投資機構,增加市場的活躍性、流動性。
劉杰說,地方試點市場是全國碳市場起步的關鍵點。未來全國碳市場電力先行,其他行業將逐步跟進,“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所有行業納入到全國碳市場以后,整體的配額發放量能夠達到65億~70億噸,占到國家總體排放量60%左右,納管企業達到8000家以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