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區塊鏈火后,颯姐遠在美國投資界的朋友都開始注冊微信主動聯絡國內技術團隊,另一方面,那些在創業咖啡焦急的技術人才們似乎看到了春天,CIT率隊摒棄資本方的案例頻出。也許,現在正是跟大家聊聊新技術與舊資本的時候……
舊錢,小慌張
去年初開始,有一波傳統PE的朋友找我們團隊,主要談的內容是想做:
數字貨幣基金,專注于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投資。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很快發現,他們以前投資的種子期項目,已經將他們拋下,悄悄在海外發了幣,然后腰板也硬了,說話也牛氣了。
資本鱷們,著實不爽,又無可奈何。但是,技術男與
金融男的博弈,互有上風,金融男又順利借助“私募階段”先拿下一定量的代幣,再輔以部分法幣,最終在技術團隊騰飛時死死握住財權。但技術男們畢竟是騰飛的引擎,他們還有更多幣和分叉等道道可以平衡局面。
技術男,不要“硬著陸”
IT男多數比較悶,但是通常都是有主意的人。
一旦發現可以拔掉緊箍咒,還是敢于行動的。最近我們看到的案例,多數是CIT或核心技術人員攜帶技術和研發團隊自立門戶。其中,常常伴隨著知識產權糾紛,到底新團隊的研發成果是不是“職務作品”,是不是在舊公司里根據公司決策和領導吩咐研發的?很多案例里有爭議,有時候新團隊的人也對利用舊有計算機系統和人力成本去研發新團隊產品“直言不諱”,甚至引發了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刑事案件。
舊公司的老板通常不會輕易放下心結,一般會使用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的罪名,以及職務侵占罪等罪名到公安機關申請立案。例如,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等罪名,如果拿到鑒定機構的鑒定報告,通常立案的幾率很大。因此,技術男們,如果想要自立門戶,一定要注意不能用老東家的商業秘密、著作權和人力資本等進行新的研發工作,否則,不僅僅是侵權問題,可能面臨刑事審判,后果嚴重。
中庸之道,不偏不廢
隨著無幣區塊鏈的興起,在我國和一些國家
區塊鏈項目要想有長足發展,還是要跟傳統資本方進行互利合作。
區塊鏈的應用范圍廣泛,目前,我們在
能源、扶貧、金融等行業都發現了
區塊鏈技術落地的影子。結合,在世界范圍內,很多人對區塊鏈技術本身有某種“感情”,類似“信仰”,因此,既有落地項目又有人們的支持,未來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是樂觀的。
我們也知道,如今的資本方已經被市場磨平了棱角,不再是一幅咄咄逼人的樣子,天天要好看的報表,而是真正體諒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難處。當然,IT男們也知道,在項目初期的私募階段,還是需要大資本的助力。
同時,大資本給的不僅是人民幣、美金等資金支持,還會導入品牌支持和人脈資源,對于項目研發成功后,銷售給市場,獲得市場和社會認可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資金和技術本身應該是互利互惠,而不是劍拔弩張。
最后,我們的視野已經擴展了,我們的技術持續進步,我們的市場還是嗷嗷待哺,區塊鏈技術的未來發展將有美好年華。然而,我們應當保持清醒認識,未來是美好的,但當下也不能跨越紅線,法律的嚴肅性不容置疑。
如果你說支付行業不就是撕開法律的口子嗎?我們不否認,但是這不意味著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將法律巨變,凡事有概率,有人幸運就有人不幸。我們法律人為大家能做的只有在你幸運的時候告誡你風險,在你不幸的時候,力爭你的權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