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向碳中和之路”為主題,聚焦綠色
低碳技術、產品與成果展示,今天,一場國際性的盛會——“
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以下簡稱“碳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是國內首個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博覽會,也是上海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舉措。
雖然是國內首個“碳博會”,但經過高水準的精心籌備,這個展會呈現出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特點,品牌化前景可期。展覽分主題展覽、系列
論壇和貿易對接三部分。展廳規模近10萬平方米,國內外近600家知名企業參展,主題展覽涵蓋“碳中和”六大行業、24個細分領域。展會籌備方作了精心布展和資料準備,一份“技術圖譜”讓復雜的碳中和技術更容易被理解,《技術目錄索引》的編成讓電子端口檢索輕松實現。為了讓觀眾“秒懂”減碳降碳技術,主辦方從一開始就給參展方布置了“功課”——展覽不能僅僅是展板,而要盡量多一點實體的展示和視頻演示。
“碳博會”作為國際盛會,從廣義的角度講,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家企業都是東道主;作為主辦地,上海的每一位市民、每一家企業更是當仁不讓的東道主。“碳博會”東道主如何踐行“雙碳”愿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上海已經連續三個“五年”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任務,并一直在探索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自2013年11月正式啟動“上海市
碳排放交易試點”以來,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的企業,連續九年100%完成履約。上海推進節能精細化管理、提升碳匯能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成效顯著。
上海這座城市的生態文明布局、節能環保的生產方式、弄堂轉角遇見咖啡和鮮花的生活氛圍,都將為“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貼上“個性標簽”。更為重要的是,上海作為全國的“科技中心”和“
金融中心”,有責任在培養降碳減碳科技人才、發展綠色金融等方面,為國家“雙碳戰略”做更多貢獻。
踐行“雙碳”愿景,“碳博會”呼喚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節能降耗,是每一位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無廢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垃圾減量、分類回收與社區工作緊密關聯。比如,“綠色靜安”的創建,與每一位市民的綠色循環利用理念和成功做法密不可分。個人的經驗匯聚成“街道經驗”,“街道經驗”又融入全區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成果。今年靜安區及轄區14個街鎮全面創建成為垃圾分類示范區、示范街鎮,有5個居委會和5位個人分別榮獲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百佳居委會”和“百佳工作者”。“綠色商場”“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圖書館”,“減碳降碳”活動在上海早已蔚然成風,也期待每一位市民及每一個單位積極主動參與。
控制碳排放,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碳,早就變成了一種資產。企業的“碳實力”,市民的“碳意識”,每一份踐行“雙碳”愿景的力量,都能助力于扭轉生態環境惡化,建設生態家園。上海的每一位市民和每一個企業,既是踐行國家“雙碳”愿景的責任主體,也是建設上海這座生態之城、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的“生力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