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
碳交易市場主要有兩類基礎產品,分別為碳配額和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其中,碳配額指的是是政府為完成控排目標采用的一種政策手段,即在 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將該控排目標轉化為
碳排放配額并分配給下級政府和企業, 若企業實際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額,則企業可以通過交易多余碳配額,來實現碳配額在不同企業的合理分配,最終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實現控排目標。CCER 是由 CDM 衍生而來。CDM 指的是發展中國家參與環保合作的一種新型國際合作機制。該機制是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在發展中國家境內實施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通過購買發展中國家二氧化碳減排指標,發達國家抵銷國內溫室減排高成本的指標。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 行)》說明,CCER 是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
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 交易指控排企業向實施“碳抵消”活動的企業購買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證量。
目前我國共有9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因部分數據未披露,以上折線圖未展示
天津 排放權交易中心和
重慶排放權交易中心的數據。以上六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中,
北京綠色交易所的成交均價變化較明顯,有小幅波動且呈現逐步上升趨勢,2022 年 12 月 8 日成交均價為 145.00,是八個碳排放交易平臺第一。
深圳碳排放交易平臺和
湖北碳排放交易平臺的最近一個月成交均價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其余三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中的成交均價無明顯變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