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碳中和 查看內容
    • 470
    • 0
    • 分享到

    《2021-2026年中國碳排放交易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2023-5-4 08:27

    來源: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碳排放交易作為推動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有望實現擴容升級和新一輪規模增長。從目前的進度來看,建材、有色兩個行業或成為第二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而石化和化工行業相關準備工作也在加快推進,大約有2300家石化和化工企業符合納入條件。業內預計,按照目前的碳價水平,到碳達峰的2030年,全國碳市場累計交易額有望達到1000億元。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未來幾十年間,新增資金需求將達100萬億元至200萬億元。相關機構測算,僅“碳達峰”支持的相關行業投資規模可達100萬億元以上,若其中10%的融資需求由發債滿足,綠色債券的增長空間將達10萬億元。

    目前碳排放交易仍存在的問題:一是目前碳配額的依據主要是基于過往的排放水平,通常都是由企業自己來申報的,可能導致初始分配不透明;二是雖然建立了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但是企業很難知道其他企業的碳余量,因此無法提前規劃自己企業的排放量和交易量;三是目前很多碳交易還需要市場通過行政手段線下撮合,導致交易難以市場化運行;四是碳配額不透明可能會導致企業囤積碳排放權,等到市場價格高的時候再出售,使得真正需要購買碳排放權的企業買不到。

    全國碳排放交易共運行52周、242個交易日,累計參與交易的企業數量超過重點排放單位總數的一半以上。從成交量來看,全國碳市場自開市以來每個交易日均有成交,交易量隨履約周期變化明顯。成交價格一年來略有上升,一年前的首日開盤價為每噸48元,目前價格在每噸60元左右。

    縱觀國內鋼鐵行業碳排放領域現有標準可以發現相較于能源、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標準而言,國內碳排放領域標準的種類和數量較少,在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限額、低碳技術、低碳產品、碳足跡評價等方面的標準大量缺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