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
能源署2022年3月份發布的《全球甲烷追蹤2022》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能源部門共排放甲烷1.35億噸,其中煤炭行業4200萬噸,占比31.1%;石油行業4100萬噸,占比30.4%;天然氣開采、處理和運輸環節3900萬噸,占比28.9%;生物能源不充分燃燒產生900萬噸,占比6.7%。
根據《IPCC2019指南》,煤炭行業甲烷的排放主要來自煤炭開采過程、礦后活動和廢棄煤礦排放。煤炭開采過程(包括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中的排放主要是指煤炭采掘活動造成煤巖層擾動導致吸附其中的甲烷變成游離態釋放到大氣中的排放,其中地下開采過程中的甲烷排放通過井下抽采系統和通風系統排放;礦后活動的排放主要是指煤炭分選、儲存、運輸及燃燒前的粉碎等過程中,煤炭中殘存的瓦斯緩慢釋放產生的甲烷排放;廢棄煤礦的排放主要是指煤炭開采停止后,煤礦中殘存的瓦斯從地表裂隙或人為通道中繼續緩慢釋放產生的甲烷排放。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2020年煤炭產量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50.7%,煤炭開采方式以地下開采為主。劉文革等人結合國內學者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測算目前我國煤礦地下開采、礦后活動、露天開采和廢棄煤礦等排放來源占總排放量的比例分別約為80%、13%、5%和2%。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