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歷史進程看,甲烷并不屬于對氣候影響特別重大的氣體,但在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后,隨著煤礦開采、天然氣生產、垃圾填埋、飼養牲畜、稻田、生物質燃燒等人為活動,甲烷排放量大幅增長,躍升至排放量第二大的溫室氣體。
2020年7月,斯坦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全球碳計劃項目負責人Rob Jackson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000—2017年全球甲烷排放數據,研究發現,自2000年以來,全球甲烷排放量每年增加9%(5000萬噸),到2017年,全球甲烷排放量已達到5.96億噸。2021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2021排放差距報告:熱火朝天》,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甲烷排放量正在快速增加,濃度已經是1750年水平的262%。2022年1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匯總了1983—2021年大氣中甲烷濃度數據,研究發現近40年來全球甲烷濃度增長經歷了四個階段,到2021年全球大氣中的甲烷濃度超過1900ppb(十億分之一),幾乎為工業化前水平的三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