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以來,行情其實不咸不淡。比特幣整體維持在7500左右,EOS也沒出現投資者猜測的暴跌或暴漲。但是在這平靜有點悶熱的夏季行情中,有一條公鏈卻走出了獨立行情。
這條Q開頭的公鏈,發幣第二天直接上幣安(Binance)。期間,還有包括Gate在內N多交易所企圖“截胡首發”。但是,隨后數小時內又緊急被幣安叫停并延遲上幣。
我從私募階段就開始跟這條公鏈的進度,該公鏈的營銷手段可謂是前無古人,甚至有可能成為新型ICO的標桿。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在其他都是真實情況下,我稱這條Q開頭的公鏈為Q鏈。
先簡單鋪墊一下:
▼
4-5月的行情其實很容易總結,多個概念輪番暴漲。先是世界杯賽道狂突猛進,然后有平臺幣19連陽。剩下還有兩個基礎設施概念,一個是某L開頭的公鏈(側鏈概念),一個就是Z開頭的公鏈(分片概念)。
Z鏈主打的是分片概念,TPS號稱到了2000多。其實,我個人覺得Z并沒有那么好,且不說Z連智能合約都沒上,就單單自己開發語言這一項都挺損傷生態的。以太坊的Sodility已經夠惱人了,Z還自己弄一個編程語言,大大增加了開發者的門檻。
但是散戶不管啊,根據幣安上的數據,Z鏈從4月10日開始起飛,大牛一整月。在這種大盤下滑的趨勢下,Z鏈大漲5倍,市值從不足3億美元,飆升到頂點接近16億美元。無數投資者趨之若鶩,擔心上不了車,FOMO情緒非常嚴重。

Z鏈-BTC交易對
好了,鋪墊結束。

Z鏈在3億美金的市值上,大漲5倍,你覺得很強了么?跟Q鏈比起來,Z鏈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Q鏈從發幣,到第二天上幣安,直接15倍!市值24億美元,最高摸到過33億美元的市值。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Q鏈的翻倍神話呢,我來幫大家復盤一下整個Q鏈的始末。
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是為了黑Q鏈,或者想證明Q鏈是空氣。我只是覺得Q鏈的運營手法太神奇,而且看起來市場非常買賬,因此給大家復盤一下Q鏈模式的成功之處。
Q鏈和Z鏈一樣,主打分片技術概念。而然,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Q鏈的時間點可謂是占盡天時,這里有五條背景:
以太坊很慢
Q鏈內測TPS已經到了2000
以太坊也要分片技術
主打分片技術的Z鏈剛剛暴漲5倍
其他高性能公鏈還沒上,比如EOS
看了這5條背景信息之后,假如你是一個投資者,你是更喜歡主打分片技術的Q鏈,還是搞什么體育,音樂,藝術品,電影的激勵社區?假如你是剛在Z鏈上賺得盈滿缽滿的投資者,或者錯過Z鏈的大腿拍爛者,面對看起來能輕易成功的復制品,你會不會考慮上車?
既有痛點,又有熱點,這是成功的營銷模式。大家仔細回憶回憶,幣圈也講究概念,一個概念火熱,才能帶動整個賽道暴漲。現在很多項目,搞的區塊鏈+電競,+藝術,+直播,甚至還有+鄉村社交,既沒有熱點,也不痛不癢。而且在缺乏基礎設施的情況下(TPS低),就算真是痛點,也只是隔靴搔癢,沒法用區塊鏈真正地解決問題,這種項目誰會想投。
而Q鏈,它給投資者們畫了一個很大很大的餅。它究竟能不能實現10萬+tps,我不得而知,也不想預測。我也不想評價它的技術好壞。但是起碼它的餅大,給人的想象空間很大,再加上前面又有Z鏈的成功案例,賽道競爭又不激烈,可以說是非常誘人了。
但這并不是它最成功的點。
Q鏈的項目屬性可謂是地利良好:
推特上有個知名的推主,專門總結很多榜單,并向大家推薦ICO。看一看Q鏈在各大榜單上的情況:

涂紅的就是Q鏈
Q鏈直接屠榜了,在全部ICO的評級榜單上全部位列Top 5。
這一部分要歸功于Q鏈本身的營銷水平和技術水平,另一部分也要歸功于它主推的方向。雖然區塊鏈項目是無國界的,但是項目方是有國界的。我見過了很多國內項目,說實話,在國外一點知名度都沒有,其實這是很失敗的。一個區塊鏈項目假如只有中文社區,沒有英文社區和其他外文社區,那這個項目是非常不完整的。
而Q鏈最先在硅谷推薦,得到了幾個技術大牛的認可之后,迅速爆火。根據知情人士透露,Q鏈并沒有花很多錢去“買通”評級社區,大體上都是評級機構給出的評分。反觀很多的項目,根本不重視國外,有的甚至連個英文白皮書都沒有,國外社區想了解你都難,何談屠榜?
第二個就是Q鏈本身已經有一定的完成度了。還是和Z鏈比較,Z鏈已經開發了半年了,TPS還在2000左右。我看過Q鏈的CEO直播,在公募輪開始之前,Q鏈的TPS就已經到了2000+TPS。
這其實是我比較推薦的募資節奏。雖說幣圈募資節奏快,但是我堅信在拿了一輪基石輪之后,就應該開始開發了,而不是再拿一輪錢。等產品做得有模有樣之后,或者上線運行一段時間,基石錢不夠用了,再去募資才是健康的。
一個區塊鏈產品,不管是社區還是DAPP還是平臺,任何項目直接拿白皮書和一行hello world的代碼,就去一口氣完成募資是大錯特錯的。既對自己的項目不負責,也對投資者不負責。
包括像市值前20的V開頭的鏈,也是溯源產業鏈條落地了N項之后,才進行的ICO。這才是健康的區塊鏈募資節奏。過快的募資害死投資者,也害死項目自己。然而,這仍然不是Q鏈營銷中最成功的點。
Q鏈的募資特點:
這是我進入夏天以來,見過的最成功的營銷+社群裂變手段,4條特點直接形成閉環。
大家都聽過北京的積分落戶政策吧。非京籍人才想在北京落戶,需要以科技貢獻、專業技能、在京時間等指標為考核項,計算他的“積分”,積分達標才能落戶北京。
Q鏈由于天時地利都占了,所以它搞了一個集積分才能參加ICO。
Q鏈的積分分為三個部分:
▼
1.入群時間,最高20分;
2.考試,最高50分;
3.社區貢獻 最高30分;
攢夠60分進入抽獎池,分數越高,被抽中的幾率越大,被抽中的人可以參加ICO。
這是什么概念?不是攢夠60分,你就白得到Q鏈的Token了;而是攢夠60分,你才有機會參加ICO了。
過去的項目方往往留有大量ICO份額,打算直接割ICO輪的韭菜。有的ICO額度實在銷售不出去,還要走代投渠道連哄帶騙,讓投資人購買。而在Q鏈的營銷案例中,你必須經過千辛萬苦攢積分,才能獲得額度。
這三條加分項目都非常成功:
入群時間,20分。大多數人都在Q鏈屠榜之后進入的電報群,因此只能得到10分以下,偶爾有幾個10-15分,15分以上的非常稀少,都是老群友。
最神奇的是,參加ICO居然還要考試。考試滿分50分。一共25道題,都是關于區塊鏈和Q鏈的,有相當的難度。其中包括計算題,概念題,視頻題,對共識機制,分片技術的考察非常全面。我答題足足答了一個小時,大多數人只能得到40+分,越往上越少。
看到了么,如果你僅靠加分1和加分2,根本湊不夠60分。因此就必須走第三條路線——社區貢獻。
社區貢獻水非常深,一開始Q鏈說翻譯白皮書可以有貢獻,Q鏈的白皮書在幾天之內就自發地翻譯成了八國聯軍語言,Q鏈自己不需要操任何心。
然后Q鏈宣布可以寫文章,發視頻進行推廣Q鏈獲得積分。于是,youtube,steem,推特,臉書,微信,微博,各種大V小V在各個渠道開始瘋狂創作推廣Q鏈。沒辦法啊,不寫文章湊不夠積分啊。
于是Q鏈幾乎不花一分錢,全網憑空爆發出了N多文章和視頻,像自來水一樣。你見過哪個區塊鏈項目還能這么玩!??!

Youtube上專門推廣Q鏈的視頻
作為一個還在襁褓中的項目,Q鏈在Youtube已經有了3000多個視頻在推廣,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而且里面全都是各種國外的幣圈大V,幣圈小V。
這和評級屠榜也是掛鉤的:
大V推薦賺積分——評分提高——大V看到評分提高,更加敢推薦——評分看到大V都推了,也必須給高分——周而復始的循環
而且貢獻有30分,你的文章和視頻能加多少分,全部取決于你的文章質量,什么樣的文章質量好呢?轉發和播放量多的才好啊。
所以:
完美閉環!
再加上各種語言的白皮書和社區,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快速了解Q鏈!
Q鏈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占了,大V推薦時也更有底氣,散戶買的時候也敢喊單。神級營銷邏輯閉環!服氣!
寫在文章最后,我認為Q鏈的套路,可能會開啟ICO下一個階段的新玩法。某F開頭的DAG項目已經在模仿了,為社區寫文章發視頻貢獻換額度。
我對Q鏈的技術好壞不做任何評價,我也不對Q鏈現在的市值是高是低做出評價, 更不想吹捧或者黑一下Q鏈。但是Q鏈的營銷邏輯無疑是非常成功的,Q鏈的做法也相當正確。
最后再復盤總結一下,Q鏈募資時機準確——有技術底子,并得到了技術認可——盡量減低估值,然后減少ICO額度——大V們推廣賺取積分——項目順利裂變。
希望在國內做區塊鏈項目的團隊也能認真反思,區塊鏈項目也要符合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有痛點,有熱點。利用區塊鏈解決真實問題,不要做沒有剛需的垃圾項目,不要為了發項目而發項目。
地利:主動走出去,去接受國外社區的檢驗。不要害怕和國外交流,交流才能成長。項目做出雛形再考慮募資,這樣對自己和項目都好。
人和:募資要盡量放低,夠把項目做好就行。估值太高反而是壞事。不要總想著割別人。正確利用激勵措施,讓社區真正地行動出來。
忠言逆耳,希望未來華人主導做的優秀項目越來越多,并屹立于世界區塊鏈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