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2018中國(
上海)第二屆
區塊鏈新
金融高峰
論壇在上海舉行。會上,共享財經創始人史青偉發表演講并發布《共享財經?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白皮書(2018)》。
共享財經是一家區塊鏈行業全產業鏈新媒體平臺,此次重磅發布《共享財經?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白皮書(2018)》,旨在對數字資產市場進行全景分析,主要內容包括全球監管政策梳理總結,產業鏈全景透視,市場行情回顧闡述,
ico和VC融資趨勢分析等。
會上,史青偉對《共享財經?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白皮書(2018)》做出了詳細解讀。
結合行業監管,史青偉表示:在金融發展、創新及監管方面,美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雖然沒有統一的監管法規,但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美國國稅局(IRS)、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CFBP)等都對數字資產的界定、應用以及犯罪預防、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發布了相關報告和指引。
“美國針對數字資產的監管以功能性監管為主,且多個部門協同監管,旨在將數字資產監管納入現有金融監管體系之中,以反洗錢、消費者保護為重點,美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突出體現了監管的能動性和靈活性。”史青偉說。
而通過梳理近年來日本對數字資產的法律和政策,不難發現,日本政府其實一直在緊密監控數字資產發展以及平臺交易的軌跡。日本是第一個政府允許開設數字資產交易所,數字資產交易合法的國家,并且是最早以法律的方式制定了監管條文的國家。而對于首次數字資產眾籌行為,日本尚無明確的法規。
回看中國方面,全面禁止數字資產,央行數字資產研究所已掛牌。中國曾經是數字資產交易的全球中心,但并未承認數字資產的支付屬性。
此前,2018年3月,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數字資產的發展既是有技術發展上的必然性,未來來講可能傳統的紙幣、硬幣這種形式的東西會逐漸縮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2017年7月央行數字資產研究所的成立,也是順應了數字資產未來取代現金的大趨勢。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報發文稱,雖然加密數字資產存在眾多缺陷,但也是具有價值的實驗,尤其是在超主權貨幣探索方面。
史青偉表示:“從數字資產產業鏈發展概況來看,數字資產項目總數的近40%運行在
以太坊上,市值排名前30的項目超過80%均屬于支付貨幣類型和通用平臺類型;數字資產交易所作為重要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多樣化,且盈利能力較強,同時競爭也將會越來越激烈。”
史青偉說,“20家主流錢包對市值TOP6的數字資產中的
比特幣、以太坊、
萊特幣和比特現金的支持度較高,可見這四類數字資產已經具有相當高的全球通用性;作為數字資產支付媒介,支付服務提供商具有中間流程少、清結算效率高等優點,典型的如跨境支付網絡 Ripple和企業間匯款服務商BitPay等。”
《共享財經?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白皮書(2018)》顯示:從2017年開始,
btc的價格緩慢爬升,后續上線交易所即翻數倍的ICO投資行情的演繹,再加上媒體的渲染造勢,場外資金加速入場,牛市頂端BTC價格最高接近2萬美元,數字資產市場總市值最高漲至8341億美元,足以匹敵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而各國政府不同程度的監管,以及比特幣被盜,交易所被黑,交易速度過慢等負面新聞使得行情在2018年年初由盛轉衰,市場調轉風向,價格劇烈回撤。進入4月中旬,在多個采用DPOS共識機制的項目如EOS、CMT、TRX競相開啟超級節點競選的刺激下,數字資產市場迎來一波階段性行情。
“目前,數字資產市場總市值3316億美元,與摩根大通市值相當。”史青偉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