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元宇宙NEWS記者報道“捐款1100萬未兌現遭母校基金會起訴 起底鏡湖資本90后創始人”一事有了新進展。
3月14日晚間,當事人吳幽回應“捐款1100萬未兌現” 的原因時稱,因
比特幣合約爆倉,數字資產幾乎歸零,之后名下基金所投項目出現流動性危機無法退出,最終導致無錢履約。
因炒比特幣合約虧損嚴重
“我的比特幣合約爆倉,虧損嚴重,數字資產幾乎歸零。同時,在做出捐贈決定后的幾年中,實體及資本行業整體景氣度下降,鏡湖基金所投的股權項目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無法退出。”吳幽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稱。
據吳幽透露,自己對中國礦業大學具有很深的情感。在一次偶然中,他通過一名校友介紹,與中國礦業大學教育基金會成員認識。
2019年6月1日,中國礦業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日。那時吳幽的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校方提出,希望他“給學校做一些支持和回饋”。
吳幽稱,基金會方面最早提出,能否“搞一個10年5000萬的捐贈”。但他覺得數額較大,又恰逢學校110周年校慶,便提出了捐款1100萬元這個數字。
據吳幽表示,最早他提出捐贈價值1100萬人民幣的比特幣給母校,但學校表示沒法接收比特幣,
數字貨幣也沒法作為捐贈量化的標準。于是吳幽決定捐贈1100萬人民幣給學校,并在校慶前夕到學校簽訂了協議。
不過,吳幽稱,協議簽署后他的比特幣在很短的時間內爆倉,數字資產幾乎歸零。同時,他名下基金所投資的項目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很難退出,他個人也陷入了巨大的困難中。
而吳幽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自己是比特幣的堅定信仰者,在2014年就開始囤幣了,2016年底開始投的
區塊鏈項目,包括
ico。最高的時候賺了1萬個比特幣,而且自己在
新疆還有6萬臺礦機。
“礦機本身也是一種比特幣,投資挖礦,很有意思。我自己的資產,除了在LP池子里的,大部分都在比特幣或礦機上。礦機不能賣,堅決不賣,給多少錢都不賣。未來這個東西會難以置信。”吳幽當時表示。
2019年吳幽在母校演講時也曾當眾表示:“我可能是全球區塊鏈領域唯一一個挖礦經驗超過10年的人,2008年入學學習礦物加工專業,挖的是煤礦。”
當事人稱想盡辦法把1100萬的捐贈款落實到位
在無法兌現捐贈承諾后,吳幽稱在2021年年中,自己向學校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將其在鏡湖基金管理人占有的46%收益權捐贈給學校。不過學校表示,無法或不愿意接收基金收益權,希望還是以人民幣形式捐獻,雙方溝通陷入困境。
在此之后,中國礦業大學通過法院發起訴訟。
元宇宙NEWS記者從中國庭審公開網了解到,2022年8月9日上午,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公開直播審理了中國礦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與吳幽贈與合同糾紛一案。
原告中國礦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委托律師在法庭陳述中表示:被告吳幽在庭審中證明自己雖然遇到了一定的經濟困難,但以目前事業發展的狀態,管理基金的規模,事實上是具備履約能力。學校在接受捐贈之后,如果對這種拒不實際履約的行為采取維權行動,從本身上來說是對這種不誠信行為的一種放縱,也無法就合同履行行為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予以交代,學校是迫不得已才提起了本次訴訟。
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消息,吳幽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及限制消費人員,執行法院為
江蘇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于2023年1月3日立案。
據該網站顯示,被告吳幽應于2022年10月20日前給付原告中國礦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200萬元,余款900萬元于2022年12月31日前付清。但吳幽的履行情況為全部未履行,失信被執行人行為具體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21年吳幽還曾被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判定,因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而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吳幽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因捐款事件引起了輿論巨大反響,他向受到影響的學校、校友、公眾以及家人、同行道歉。
他表示:“盡管我現在遇到了巨大的困難,但在這里我向大家保證,我會堅定不移地履行我的責任,想盡辦法把1100萬的捐贈款落實到位。”
元宇宙NEWS記者致電中國礦業大學基金會,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