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還帶動了智能合約、
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全國人大代表、
上海鑫灜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琪雅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說。今年全國兩會,她準備了關于建立我國數字藏品監管體系的建議。
據介紹,相比國外的數字藏品,我國數字藏品存在兩大不同:一是技術層面上,為實現更好的合規,國內數字藏品以
聯盟鏈為主,依托跨鏈互操作技術實現開放生態;二是價值屬性上,國外的數字藏品使用虛擬貨幣進行匿名交易,用戶更加尋求其
金融價值,我國數字藏品則使用人民幣實名交易,強調數字資產本身的內容及收藏價值。
過去一年,我國數字藏品平臺經歷了高速增長,行業成熟度不斷提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產業鏈條也逐步清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上半年,國內已發行數字藏品達1536.92萬件,發行總額達6.53億元。
“在數字藏品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當前的監管還是以行業自律和地方性規章為主,缺乏多部門協同的自上而下的監管體系,對數字藏品的法律定性還不清晰。”馮琪雅說。
由于數字藏品涉及數字資產和數字版權等多個領域,馮琪雅建議,盡快由多部門聯合出臺數字藏品監管辦法,明確各環節監管主體,對數字藏品進行法律定性,對各個環節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她建議,在數字藏品的發行環節,文化和版權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數字藏品的版權保護和市場準入管理,確保數字藏品的真實性和版權合法性。對交易和流通等重點環節,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牽頭對數字藏品平臺進行監管,重點打擊非法投機、炒作行為,嚴防數字藏品金融化、證券化傾向。
針對目前我國數字藏品行業缺乏相應準入門檻這一問題,馮琪雅建議,設立準入機制,對數字藏品平臺實施準入制度。對可能涉及數字藏品的發行、流通、買賣等環節,可先建立白名單機制,以探索的方式進行逐步創新。此外,開展數字藏品業務的平臺應取得區塊鏈的信息服務備案,并取得相應資質。
馮琪雅還建議,建立數字藏品交易信息公開平臺,公開發行流程、發行價格等信息,方便投資者了解市場行情和風險情況。積極鼓勵平臺公司開展創新行為,針對數字藏品行業建立相關產業聯盟,推動行業自律,制定自律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