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因具有文化收藏價值和投資增值能力,“看得見,摸不著”的數字藏品受到熱捧。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盯上這一“商機”,設置層層套路、編織投資陷阱,給市場交易帶來巨大風險。高額回報實際是“坑”,數字藏品背后的“數字騙局”值得警惕。
現實案例就是鮮活警示。近日有媒體就報道了一起以發行“數字藏品”為幌子的詐騙案,涉案金額200多萬元。據警方調查,涉案平臺公司謊稱所發行的“數字藏品”系“大師名作”,實際上都是來自一些普通畫手的作品,以及直接從互聯網上截圖拷貝的圖片,沒有任何收藏價值和實際價值,也無法適用于任何場景。了解了事件原委,你說騙子的花招有多高明,倒也不見得,種種套路在過往的詐騙案件中并不少見,但仍有不少人上當受騙、損失慘重。究其根本,還是一個“利”字使然。
騙子為利設局,而許多受害者正是因為受不住利益誘惑,才一步步落進了“數字騙局”。騙子大肆渲染數字藏品的價值,讓所謂的“成功人士”大談投資經,通過價格干預、肆意炒作,以掌握內幕、承諾回購、限量發行等騙術造成饑餓營銷的假象,然后通過高位套現,掏了投資客的錢包。面對騙局,如果消費者一開始不為“一本萬利、高額回報”動心,任憑騙子使盡渾身解數恐怕都無濟于事。所以說,要想不被數字騙局“暗算”,關鍵還在于消費者要擦亮眼睛,莫被利益誘惑沖昏頭腦。
還應看到,普通截圖之所以能冒充數字藏品被不法分子用以牟利,與一些消費者對數字藏品缺乏認知、盲目跟風投資不無關系。這提示我們,數字藏品是一種虛擬收藏品,因其特性在投資中更需理性謹慎。此外,市場規范才能惠利各方。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引導、完善監管,制定優化數字藏品發行管理辦法,設立完善交易平臺準入制度,大力懲治清理市場亂象,推動數字藏品市場規范有序運行,讓“數字騙局”無處容身。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