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自進入國內市場后就備受矚目,成為部分投資人眼中最新的“財富密碼”。一張普通的網絡截圖,一旦標榜為“數字藏品”,身價就能從幾塊錢炒到成百上千元。不少人經不住“高額回報”的吸引而“入圈”,直到錢打了水漂才發現自己實際是入了“坑”。今天,市
金融局就帶大家進一步認識“數字藏品”。
數字藏品源于NFT這一概念,就是利用
區塊鏈技術對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等生成唯一數字憑證。根據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批準發布的《數字藏品合規評價準則》團體標準,國內發行的數字藏品一般是指通過
區塊鏈技術對其發行、購買、使用等流程進行記錄的虛擬文化商品。一般來說,數字藏品具備唯一性、不可復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證的特征。
當下數字藏品成為行業熱點,品類豐富,包括但不限于數字圖片、音樂、視頻、3D模型、電子票證、數字紀念品等各種形式。
數字藏品可參照《著作權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產品流轉,但僅限于使用目的流轉。根據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數字藏品不可開展炒作、洗錢、代幣化、金融化、證券化等掛牌或私下非法交易。因此,試圖通過投資數字藏品實現財富增值的,務必保持冷靜。
結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申請從事數字藏品網絡交易平臺經營需要“兩證一備案”,即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ICP經營許可證、EDI許可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等,同時要特別關注的是,網絡文化經營許可的范圍必須是“數字藏品”。
根據媒體披露,目前數字藏品市場虛假宣傳、投機操作、盜用版權、虛構價值、維權困難等亂象行為較多,相關平臺關停清退的也不在少數,存在消費欺詐、洗錢、傳銷、非法集資等風險。國家對數字藏品監管還處于探索階段,暫未出臺專門的法律規范,涉及的監管發聲多以部門提示、倡議等為主。如果涉及法律糾紛,還是參照以往相關法律規定。
市金融局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不法分子蹭熱度,在完全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情況下,私自搭建平臺,極力夸大、渲染“數字藏品”的投資價值,其本質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支付老投資者的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該投資能不斷賺錢的假象。廣大市民一定要理性看待數字藏品的屬性、價值,牢記“數字藏品”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