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1369
    • 0
    • 分享到

    數字藏品“破圈” 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

    2023-1-16 11:26

    來源: 中證報 作者: 石詩語

      1月16日,中國銀聯推出的“用銀聯 納百福”系列數字藏品(第三期)開通線上申領。該系列數字藏品用100句祝福繪成100張“福”字帖,前兩期一經上線就受到眾多用戶青睞。近年來,已有多家機構布局數字藏品賽道,助力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探索銀行與客戶交互的新途徑。

      探索新形式

      1月16日,中國銀聯推出的“用銀聯 納百福”系列數字藏品(第三期)開通線上申領。該系列數字藏品活動,通過區塊鏈技術,將“福”字制成數字藏品,每一份數字“福”字在銀聯區塊鏈上形成唯一標識,可永久存證。該系列藏品用100句祝福,繪成100張“福”字帖,每款“福”字發行1萬份數字藏品,每位用戶每款“福”字限領1份。

      該藏品分別于1月5日、1月11日、1月16日、1月21日進行四期發行。本期發行量為20款,共20萬份。就前兩期發行情況而言,該系列數字藏品相當火爆,在1月11日10時上線的30萬份“福”字,截至1月12日下午已被全部領完。

      此外,中國銀聯1月9日還推出“五兔迎春”數字藏品,分別以航天、海陸絲綢之路、農業、工業、體育為主題設計了五個不同的兔子形象。

      近年來,金融機構紛紛布局數字藏品賽道,并以新奇的形式成功“破圈”。中國銀行(3.230, 0.00, 0.00%)在第五屆進博會期間,限時發行3款特色數字藏品,并結合3D互動帶來立體化的數字珍藏體驗。

      除參與數字藏品發行外,部分銀行還深耕數字藏品的保存、分享、使用等功能。例如,工行發布的手機銀行8.0版本中,在首頁添加“數字藏品館”專欄,還將通過活動抽獎、任務觸發、限時領取等多種形式不定期限量發行數字藏品,用戶可領取、查看和使用工行發行的數字藏品,并將數字藏品用于頭像,塑造獨一無二的數字形象。

      助力數字化轉型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已有工商銀行(4.340, 0.00, 0.00%)、農業銀行(2.920, -0.02, -0.68%)、百信銀行等十多家金融機構推出數字藏品。在分析人士看來,當前銀行業正處于深度轉型的進程之中,借助此類形式能夠順應市場關注熱點,拓展品牌影響力,也能在打造多元金融生態方面作出創新。金融機構通過發行數字藏品,在提升用戶活躍度的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數字金融業務的發展,豐富產品與服務種類。

      例如,此次中國銀聯推出的“用銀聯 納百福”數字藏品就需要用戶下載云閃付App才可申領,參與部分活動還需要進行注冊和綁定銀行卡實名認證,這都有利于數字金融業務的推廣。此外,在該活動中,還包含了信用卡分期免息、消費支付返現等福利。

      中國銀行也表示,對元宇宙產品的創新是中國銀行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數字金融的全新探索,中國銀行也將始終秉承“融通世界 造福社會”使命,持續推進“金融+科技+場景”轉型發展。

      “目前數字藏品被年輕人廣泛關注,既新穎又有熱度,并具備成本低且自帶禮品的屬性,是銀行與客戶交互的新途徑和橋梁。”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稱,另外,數字藏品屬于數字科技范疇,從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的角度來看,銀行也會積極布局該賽道。

      堅持與實體價值對應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銀行業推出的數字藏品主要還是以營銷宣傳為主,未來可進一步加強數字藏品在多種金融場景中的運用。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可將數字藏品與銀行傳統業務進行融合,賦予傳統業務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鞏固客戶、打造銀行多元生態方面做出創新改進。

      東北證券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宋雨翔認為,未來數字藏品產業的核心可聚焦在平臺端。“平臺直達終端客戶,具有用戶運營優勢,再通過轉贈交易等玩法增加用戶參與黏性,獲取收益。”

      此外,在數字藏品“去金融化”的基調上,銀行要避免夸大宣傳,并引導客戶理性收藏。對合作的第三方平臺進行資質審核,避免數字藏品出現金融化、證券化等亂象,避免在二次轉賣中引發金融風險。

      渤海銀行副行長、首席風險管理官趙志宏曾撰文表示,數字藏品經營中,對風險亂象的有力防范、對監管合規的及時落實是至為重要的。數字藏品應該以服務于實體經濟、促進社會福祉為最終價值的落腳點。商業銀行堅持數字藏品與“實體價值”的對應性,堅決避免數字藏品被“過度創新”,成為炒作工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