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
浙江、
江蘇、
廣東、
四川等多地政府牽頭組織轄區內企業“出海”拓市場,覓商機,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基本盤。
與此同時,
金融機構提供多種跨境金融服務,以金融力量助力進出口企業“搶單”。《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銀行獲悉,該行日前制訂了《中國銀行支持外貿“出海搶單”跨境金融服務方案》,從結算支持、兌換支持、增信支持、融資支持、撮合支持、保險支持、投洽支持、渠道支持等八方面服務外貿企業。
建設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為助力外貿企業拓展業務,建行一方面提供便捷的國際結算服務。依托跨境e+、手機銀行外貿專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電子渠道,為外貿企業提供全流程、全線上的跨境匯款和跟單結算服務,全面提升數字化經營水平。創新智慧收款、全幣種支付等特色產品,提升外貿企業經常項下跨境收付款效率,滿足“走出去”企業“一帶一路”沿線小幣種支付需求,推動貿易便利化。另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涵蓋進口、出口發貨前、出口發貨后等貿易全流程的融資服務,滿足外貿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發揮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為外貿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跨境融資服務。
當前,以跨境
電商為代表的小微外貿企業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這類企業交易具有小額、高頻、電子化的特點,同樣資金需求短、小、頻、急。而小微外貿企業往往輕資產、規模小,很難及時找到融資。
中信銀行國際業務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行出口e貸產品通過搭建多維數據集成、風控模型構建、流程風險控制,為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基于海關出口報關單數據和信保投保場景的全流程、自助式、純信用融資服務。
銀政企合作的模式更精準地對接了企業金融需求,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據中行
蘇州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中行蘇州分行強化銀政企合作,目前已累計舉辦4次“百場萬企”活動,為1800多戶進出口企業送政策、送產品,累計服務進出口客戶超萬家,為進出口企業提供融資近850億元。
需要關注的是,11月份我國進出口增速放緩。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按人民幣計價,我國11月份出口同比增長0.7%,進口同比下降1.1%;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長7.0%,進口同比增長6.8%;9月份出口增長10.6%,進口同比增長5.1%;8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2.1%,進口同比增長4.3%。
外需走弱后續也將給外貿企業帶來一定考驗,談及金融業如何靠前發力幫助外貿企業有效應對,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企業最缺的就是流動性,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機構應該加大外貿信貸投放,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先進制造、專精特新等外貿企業的授信。除了授信,還應該切實維護外貿企業的經營,化解其回款等風險,擴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保險覆蓋,包括價格、運費、保單等出口信用以及融資增信。
“在金融服務方面,一是可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比如通過設立資金池實現快速授信、利用出口數據、退稅數據等實現授信、政府補償、再貸款+金融機構提供純信用融資的合作新模式等;二是利用金融科技,包括
區塊鏈、
人工智能等幫助外貿企業選擇最優外匯幣種、結售匯路徑、自動審核等,提升資金清算效率。在風險管控上,提供專業指導,通過套期、互換、期權等多種衍生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雒佑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