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府采購規模不斷攀升,但采購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信息不共享、數據挖掘難、監管不到位”等問題;陪標、串標、圍標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解決采購數據“孤島”問題,打破信息流通“壁壘”,對于規范采購行為,提高采購效益大有裨益。筆者就“區塊鏈”對“e+政采”的幫助作用談幾點認識,供同行參考借鑒。
存在問題阻礙發展
一是信息共享不暢。當前,從國家層面,還沒有建立統一規范的政府采購數據資源共享平臺,盡管各地平臺“林立”,其實都是“各自為戰”,采購信息分散化、多樣化現象十分突出,相互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采購業務不能有效銜接,接口兼容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數據“孤島”長期存在,既不能及時獲取可靠的采購信息,也不能有效記錄各采購主體的真實行為,信息資源得不到共享。
二是數據挖掘困難。采購信息“碎片化”現象十分突出,采購數據得不到合理應用,目前,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盡管對“采購規模、采購類型、中標金額等基本信息”有所統計,但是,缺乏對“產業、產品以及政府采購數據”的深度整合和充分挖掘,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理念沒有真正形成,對采購數據的整理、分析及挖掘仍有“短板”,將采購數據與其他行業數據整合及對比分析更無法企及。
三是監管方法單一。政府采購中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明招暗定、暗箱操作等違規操作現象屢見不鮮,監督管理部門雖然加大了信息公開力度、加大了造假懲戒力度,但因稽查成本較高,對采購數據是否存在“被非法復制、篡改、丟失以及破壞”等情形,缺乏完整的可追溯方法,舉證困難、追責難定現象比較突出,阻礙了政府采購事業的健康發展。
技術領先優勢明顯
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區塊鏈發展白皮書》中對區塊鏈作了相對完整的說明:“一種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播、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及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鏈條的方式組合成特定數據結構,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去中心化共享總臺賬,能夠安全存儲簡單的、有先后關系的并且在系統內驗證的數據。
一是去中心化。區塊鏈運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不存在中心化硬件或管理機構,非同于數據庫的全局數據統一控制管理模式,剝奪了DBA(數據庫管理員)的“生殺大權”,對數據開發應用相當有利。
二是開放性。系統處于開放狀態,信息高度透明。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之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接口查詢區塊鏈數據并進行開發應用。
三是信息不容篡改。對于數據庫來說,單個節點能獨立管理自己存儲的數據,已經提交的數據可以被DBA(數據庫管理員)修改或者抹除;區塊鏈中,信息一旦經過驗證并添加到進去,就被永久地存儲起來,除非某一方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內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數據庫的修改都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能夠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安全性。
四是可追溯性。區塊鏈采用對等式網絡(簡稱P2P網絡),其特點是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特殊節點和層級結構,每個節點都處于對等的地位且共享資源,均承擔“網絡路由、驗證區塊數據、傳播區塊數據、發現新節點”等功能。采購各方主體就是其中的每個節點,也是資源的提供者和接收者;區塊鏈“全程留痕、不可偽造、可以追溯、集體維護、信息透明”等技術特征,可廣泛應用于政府采購全過程,對于規范采購行為、提高采購效益幫助極大。
推廣應用相得益彰
根據工作流程劃分,政府采購可分為:“需求調研、信息發布、組織采購、合同簽訂、項目驗收、資金支付”等幾個重要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大量信息,而且呈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多維度”的特征,這恰好與區塊鏈的“可獲取性、可靠性、完整性、時效性”特點相契合,采購過程中融入
區塊鏈技術將會優勢凸顯,相當益彰。
一是保障數據安全。區塊鏈構建分布式賬本,具有多簽名私鑰、加密技術、安全多方計算技術,只有獲得授權的人才能對加密數據進行訪問,有效屏蔽了“非法”訪問,保障了數據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是打破信息壁壘。當前,全國政府采購信息互聯互通尚未真正實現,信息共享有一定難度,加強區塊鏈在政府采購中的頂層設計,明確技術標準和數據規范,建設統一數據平臺,暢通信息獲取渠道,形成采購閉環服務,可以破除信息“孤島”,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三是促進多方治理。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數據庫,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背書,可安全存儲各類交易數據,既不可偽造和篡改,也能夠自動執行智能化合約,有效消除了政府采購活動中圍繞“甲乙雙方交易”所設計的環節及流程,保證所有節點權責對等,有利于采購當事人全面實施監督,促進形成多方參與采購治理工作機制。
四是加強全程監管。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回溯性和去信任性,實現各方主體從采購申請、執行到合同簽訂、資金支付的自動留痕管理,減少審批程序,提高采購信息透明化程度;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提前對中標供應商的資質、關聯關系、歷史糾紛等進行采集分析,避免不必要的爭議;通過統計供應商參與投標和中標的次數,分析潛在的中標率異常、橫向抱團、縱向抱團、惡意質疑投訴等情形,解決了陪標、串標、圍標等違法行為取證難的問題;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逆特性,可有效防范代理機構或評審專家更改評審結果或篡改、刪除評審記錄等行為,加大了監管力度。
五是促進提質增效。區塊鏈從數據采集、整理、交易、流通到計算分析,每一步都有記錄且被留存,數據獲得強信任背書,保證了采購結果的公正性,降低了弄虛作假行為,有效避免了質疑、投訴事件的發生,提高了政府采購效率。
區塊鏈作為未來信息傳輸的主流技術與政府采購有著天然的契合度,不僅有助于打通采購信息孤島,暢通信息獲取渠道,還有助于構建采購治理多方參與機制,加強全流程可追溯化監管,對于提高采購公信力,促進“e+政采”的健康發展孕育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