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一場以“
區塊鏈——價值互聯新秩序”為主題的區塊鏈高端對話在貴陽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舉行。在這場數博會最高規格的對話活動中,來自全球的區塊鏈行業重量級人物,圍繞區塊鏈是什么?如何應用?能夠創造什么價值?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這項技術具體應該如何應用?同時就區塊鏈當前發展中的問題及解決之道展開了深入討論。央視《對話》欄目首次專門針對區塊鏈這一話題全程進行了同步錄制,并于6月3日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
參與此次對話的嘉賓,匯聚了政府官員和產、學、研界的代表,其中包括來自工信部、網信辦的官員,以及貴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中關村區塊鏈產業
聯盟理事長元道、特普斯科集團主席Don Tapscott、斯坦福大學講座教授張首晟以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金融系主任劉曉蕾等。
對于
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和意義,在對話前的致辭上,三位發言的領導就區塊鏈技術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是一種可以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中央網信辦信管局局長梁立華說,作為一項新技術,區塊鏈推動互聯網技術傳播及存儲管理方式變革,對數字經濟帶來新的經濟動力。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陳堅援引據世界經濟
論壇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GDP當中有10%用區塊鏈保存,前景值得期待。工信部信軟司巡視員李穎則表示,在十三五信息化規劃政策文件中已經明確將區塊鏈列入了戰略性前沿技術的范疇。
《區塊鏈革命》作者、數字經濟之父Don Tapscott認為,區塊鏈是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他說:“價值互聯網可以帶來繁榮,給社會帶來公平正義,這就是為什么我有這樣的定義,區塊鏈是互聯網的第二個時代。”針對當前行業發展,他還指出,“整個區塊鏈不是一個泡沫,只是一個小小的種子,在將來將會成為我們的操作系統、運營系統。監管的角度來說,要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保護民眾,同時又要能夠讓這些好的技術能夠繁榮發展,建設一個創新型的經濟。”
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張首晟也表示,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更在互聯網之上,將會是互聯網的十倍乃至一百倍。可以看到,區塊鏈劃時代的技術價值和影響力,獲得了參與對話嘉賓的普遍認同。
對于區塊鏈當前的發展現狀,嘉賓們普遍認為,從發展的成熟度來講,目前區塊鏈跟90年代初的互聯網還相差很遠,還處于早期。貴陽市副市長徐昊形象地比喻說,現在區塊鏈現在還只是一個受精卵,還沒有到胚胎的階段。區塊鏈本身技術不成熟,造成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沒有普及。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底層技術著手。很多嘉賓指出,能否擁有底層技術,會決定區塊鏈企業,甚至是國家,在未來的區塊鏈市場中能取得什么樣的地位。
對此,受邀參加5月28日同期舉辦的《大數據區塊鏈金融——貴陽的實踐與思考》論壇圓桌討論的甲骨文科技公司李建輝先生表示,甲骨文在區塊鏈做兩個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區塊鏈的底層基礎建設,我們正在打造?個結合AI特性,智能手機終端和IOT智能設備的多鏈、多系統融合的鏈群網絡——甲骨鏈(OCE chain),旨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通過解決不同體系IOT設備之間的可信互動,有償互動的問題,建立一個可信的分布式“萬物智鏈”互動共享平臺,打造滿足
物聯網系統大規模發展和應用的可信生態體系,推進物聯網向分布式、智能化的高級形態發展,讓區塊鏈技術可以更好的服務物聯網,從而廣泛深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據了解,甲骨鏈(OCE chain)不同于現有公有鏈3.0在物聯網領域的規劃,甲骨鏈(OCE chain)將“萬物互聯”進化為“萬物互鏈”的同時能夠將“萬物”精準限定為智能終端,最終形成“萬物智鏈”。上鏈智能終端將是鏈接應用場景和甲骨鏈的載體和橋梁,同時也是甲骨鏈AI動態共識機制的共建者。甲骨鏈可根據上鏈數據類型的不同,交易需求的不同,自動匹配適合的共識,并且甲骨鏈AI動態共識機制會進行深度學習與自我演進,在不斷進行各類數據處理和各種數字交易的過程中,會持續提高AI的識別、判定能力,讓共識機制與應用需求形成良好的高效匹配,為應用落地和普及服務。而在2018數博會首次亮相的甲骨文新一代區塊鏈手機將會成為甲骨鏈第一個落地的智能終端應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