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牽頭,聯合工業互聯網產業
聯盟內20家單位共同編制的《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碳達峰碳中和應用指南V1.0》(簡稱《指南》)正式發布。
《指南》指出,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方向有5G、衛星、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
人工智能、
區塊鏈以及工業軟件。《指南》同時介紹了相關典型案例,為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指南》指出,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節能降碳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是促進工業生產綠色化。根據中國通信院對1015個工業互聯網應用案例的統計,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節能減排主要側重于生產過程控制,占比近64%。其次是賦能工業領域碳管理。比如通過
區塊鏈技術可以對各環節節碳資產數據、碳配額交易數據等進行實時上鏈存證,實現多層級穿透式核查監管、在線跟蹤溯源等。再次是助力工業
碳交易、碳
金融發展。數據技術可用于工業領域碳管理,包括
碳排放數據的精準采集監測、碳數據的核查分析、碳移除等,提高工業碳管理水平。據悉,未來10年,數字技術將通過賦能智慧
能源、智慧制造等領域,減少全球碳排放的20%。
為充分發揮數字技術效能,加速生產方式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綠色制造,《指南》提出7點建議:一是完善數字技術賦能工業雙碳推進制度;二是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工業雙碳技術研發與突破;三是構建數字技術賦能工業雙碳行業標準體系;四是建設工業領域數字化碳管理平臺;五是加快推進工業領域碳資產交易;六是加強數字技術賦能工業雙碳人才培訓;七是開展數字技術賦能工業雙碳試點示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