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
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經過60多年的發展,南繁,筑牢“中國飯碗”最堅實底座,已成為中國
農業科技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海南行的重要講話精神,在2022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
論壇召開之際,海南省融媒體中心(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傾力打造海南第一檔聚焦種業領域的融媒體特色專欄“果然有種”,積極探索媒體+種業品牌服務,講好種子+果子的故事,展現海南種業、中國種業的新作為、新突破、新成果。7月28日起,海南省融媒體中心陸續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9日消息(記者 劉子榕)7月29日,記者從2022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分論壇上獲悉,農作物種質資源
區塊鏈存證平臺正式上線。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農作物種質資源區塊鏈存證平臺正式上線。
自2021年3月,由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聯合江漢大學、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共建“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崖州灣分子檢測實驗室”揭牌運行以來,三方在實驗室共同構建MNP分子檢測能力,搭建農作物種質資源存證平臺,推動育種數據有序共享、育種資源有序流動、育種質量有效控制,探索在種業知識產權領域提供關鍵公共服務。
區塊鏈數據防篡改技術可進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因此,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江漢大學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共同引進
區塊鏈技術,對農作物種質資源存證平臺進行升級。升級后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區塊鏈存證平臺不僅可為育種過程搭建信任機制,充分保護權利人技術秘密,促進種質資源流通便利,也可為種業產業主體提供更高水平的權利保障措施。
2022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期間,農作物種質資源區塊鏈存證平臺正式上線。通過農作物種質資源區塊鏈存證平臺,各科研院所和種業企業可以共同參與平臺建設,共享平臺服務,廣泛開展更為多元化的
公益性合作,共同為高質量落實國家種業振興戰略、筑牢種質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屏障做出貢獻。
“我們借助區塊鏈技術可以把采集到種質資源和授權品種的DNA分子信息記錄下來,同時由于區塊鏈技術的保密性和不易篡改性的特點,存證平臺相當于一個電子數據庫,有助于高效地進行種質資源比對工作,支撐南繁硅谷發展。”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
聯盟理事會副主席、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總農藝師崔野韓說道。
崔野韓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秉承技術創新與政策落實、司法實踐相融合的理念,聯合更加廣泛的國內外行業機構,共同優化農作物種質資源區塊鏈存證平臺的功能和服務,共同構建育種材料惠益分享平臺和授權植物新品種DNA指紋庫等關鍵能力,共同開發與新《種子法》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相配套的技術標準。通過聚焦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和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兩個領域,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開展能力建設、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等工作,支撐南繁硅谷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助力優化種業行業生態、提升種業知識產權治理效能、促進種業高質量發展。
總策劃:韓潮光
總統籌:羅建力
策劃:紀燕玲、孫學新、徐智慧、胡誠勇
記者:劉子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