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貸
金融糾紛案件長期存在案件量大、取證難、成本高的難點。如何提升流程效率、優化糾紛解決資源配置?記者獲悉,近日,持牌金融機構興業消費金融依托
區塊鏈電子存證技術將全流程的信貸電子數據上鏈,目前已對接
泉州中院金融案件一體化辦案平臺,案件審理周期從最長6個月減少到7天,線上已處置了百余起金融案件。
“
區塊鏈技術其防偽、防篡改的特性,改變了中心化的人治管理,使社會的監管體系依靠智能合約和代碼的約束。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運用,也將為打造誠信社會提供一個革命性的、依托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解決方案。”興業消費金融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傳統電子證據存在存儲分散、取證困難、易被篡改、難以認定等問題。而借助區塊鏈技術,即可將合同的簽約、履約等行為實時記錄在鏈,實現了交易鏈路全流程自動存證,對于集中解決電子證據舉證、質證、認證難的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據興業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偽造篡改、可追蹤溯源和公開透明可驗證三大特征,可以更好輔助溯源解紛機制的建設,有效地實現數據保護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系統將用戶每筆借款的核心要素上鏈,并將存證結果同步到司法鏈和其他可能涉及糾紛處理的區塊鏈節點,有力保證了證據的有效性、完整性。在充分保證用戶權益的前提下,減少消費者的舉證壓力,最大程度地減少整個信貸過程中的糾紛點。
“原先線下整理合同材料送到法院,準備材料到法院立案就需要3-6個月,法院質證審理還需要時間,往往一個案件處置平均需要9個月。現在通過司法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快速立案、高效審理。”興業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授權法院上鏈獲取業務全流程的資料,有效簡化證據資料提交流程,確保證據資料真實性,提高證據鏈效力及證據資料復核效率,大大節約了時間和精力。
另外,全流程、全周期的業務流程存證,滿足了信貸全周期的需求。業務系統設計不再僅考慮貸前業務的需求,同時考慮到貸后處置的便捷性、合規性。在不改變前端信貸流程的前提下,將案件審判要素嵌入信貸業務辦理流程,更提升了當前業務流程的合規性,讓業務參與雙方的權責更加清晰明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