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一個共享數據庫,存儲于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和集體維護等特征。可以把區塊鏈理解為一個共享的、不可更改的電子賬本,能夠在網絡中記錄交易和跟蹤資產。這里的資產可以是有形的(例如房和車),也可以是無形的(例如知識產權、專利和品牌)。幾乎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在區塊鏈網絡上進行跟蹤和交易,從而降低各方面的風險和成本。
目前
區塊鏈技術最大的應用是
數字貨幣,因為支付的本質是“將賬戶A中減少的金額增加到賬戶B中”。如果人們有一本公共賬簿,記錄了所有的賬戶至今為止的所有交易,那么對于任何一個賬戶,人們都可以計算出它當前擁有的金額數量。而區塊鏈恰恰是用于實現這個目的的公共賬簿,其保存了全部交易記錄。
區塊鏈起源于
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于P2P網絡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兩個月后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并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私鑰
私鑰是由字母和數字組成的64位長度的十六進制字符串。創建錢包后,輸入密碼即可導出私鑰,一個賬戶只有一個私鑰并且不能修改。通常一個錢包中私鑰和公鑰是成對出現的,有了私鑰,可以通過一定的算法生成公鑰,再通過公鑰經過一定的算法生成地址,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在任意錢包上,通過導入私鑰并設置一個新的密碼就可以把之前的A錢包的資產導入B錢包。比如手機丟失,只需導入私鑰就可以恢復資產。
助記詞
助記詞的出現是由于私鑰由64位字符串組成,不方便記錄且容易抄錯。為了方便用戶記憶和記錄,簡化成12個單詞組成的助記詞,每個單詞之間有一個空格,助記詞和私鑰具有同樣的功能,即只要輸入助記詞并設置一個新的密碼,就可以導入錢包。 和私鑰一樣,一個錢包只有一套助記詞且不能修改。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