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金融區塊鏈平臺“企業
供應鏈融資和銀行貸款用途跟蹤”6個應用場景系統建設完成并正式投入運營。
據悉,這是廈門自貿委繼推出全國首創的“海運費境內外匯劃轉支付場景”后,在“單一窗口+金融”方面實現應用場景再度升級。
“新場景的建設,是深化數字自貿區建設和提升廈門營商環境的又一有力舉措。”廈門自貿委財政金融局工作人員介紹,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融區塊鏈平臺新場景的應用,可提高銀行授信的安全性和服務效率,降低企業和融資銀行的經營成本,簡化辦理審批程序,加快企業融資進程,并能為銀行開展“銀行承兌匯票開票和貼現、國內信用證開證和福費廷(議付)、國內應收賬款保理、銀行貸款用途跟蹤”等業務,提供增值稅發票或普通發票的區塊鏈核驗和存證、防止發票重復使用和紅沖提醒等服務。
據介紹,依托新上線的應用場景,建設銀行廈門分行已率先完成其內部多個業務系統的開發對接,并落地了多個首筆業務,包括國內信用證交單業務1筆,金額7404.4萬元;一級福費廷業務1筆,金額7404.4萬元;貸款用途跟蹤業務1筆,金額57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開票業務4筆,金額94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單一窗口+金融”是廈門自貿委創新“單一窗口+N”模式之一。而建設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旨在整合所有條塊監管資源,實現口岸通關過程“單證更簡、流程更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目標。
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于2015年4月上線,從1.0版到2.0版再到3.0版,現已累計上線“通關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跨境
電商”等八大功能板塊、80多個應用模塊。同時,業務覆蓋廈門口岸,并復制推廣到
泉州、漳州、龍巖等周邊地區。此外,口岸業務辦理實現“一個平臺、一次申報、一次辦結”,口岸公共信息服務良好生態圈效應逐步顯現。
“‘單一窗口’平臺自上線以來,在助力口岸通關效率大幅提高、口岸營商環境大幅優化、業務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廈門自貿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融區塊鏈平臺再添新場景,是廈門自貿片區近期以來積極貫徹落實“三提三效”行動部署、各條戰線全力沖刺“開門紅”的成果。今后,廈門自貿委還將充分發揮“單一窗口”平臺數據匯聚優勢,進一步構筑“單一窗口+N”服務體系,不斷打造平臺特色服務品牌,助力廈門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再優化、再提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