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行業迎政策利好提振,建筑板塊26日盤中大幅走高,截至發稿,建研設計“20cm”漲停,棕櫚股份、名雕股份、
山東路橋等“10cm”漲停,建科院漲近10%,設研院、筑博設計漲逾8%。
消息面上,近日,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提出,以建設世界建造強國為目標,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 質量安全可控、標準支撐有力、市場主體有活力的現代化建 筑業發展體系。到 2035 年,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 升,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建筑品質顯著提升,企業創新能 力大幅提高,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建立,產業整體優勢明顯 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邁入智能建造世 界強國行列,全面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規劃》提出,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積極推 進高品質鋼結構住宅建設,鼓勵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優先 采用鋼結構。培育一批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加大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基礎共性技術攻關力度,編制 關鍵技術標準、發展指南和白皮書。開展建筑產業互聯網平 臺建設試點,探索適合不同應用場景的系統解決方案,培育 一批行業級、企業級、項目級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政 府監管平臺。鼓勵建筑企業、互聯網企業和科研院所等開展 合作,加強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
區塊鏈等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的融合應用。
持續深化綠色建造試點工作,提煉可復制推廣經驗。開 展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行動,提升工程建設集約化水平, 實現精細化設計和施工。培育綠色建造創新中心,加快推進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應用。研究建立綠色建造政策、 技術、實施體系,出臺綠色建造技術導則和計價依據,構建 覆蓋工程建設全過程的綠色建造標準體系。在政府投資工程 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綠色建造。
安信證券指出,2022年建筑行業將持續擁抱“新經濟”,主動融入“雙碳”國家戰略,綠色建筑有望崛起。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穩增長、跨周期調節日益臨近,建筑行業有望迎來政策驅動和“建筑+”雙重發展機遇。從政策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預計地方專項債有望在上半年發力,“兩新一重”建設有望加碼,基建投資適度超前值得期待。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022年存在降準、降息預期,貨幣政策走向寬松有利于行業發展。并且,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政策有望成為2022年行業“春季躁動”的一大驅動力。同時,建筑行業積極擁抱“新經濟”,圍繞“建筑+”積極布局新產業,BIPV、儲能、碳匯等成為上市公司重點布局的領域,部分公司新產業已初現端倪,未來有望持續發力,從而提升公司、行業估值水平。
此外,行業龍頭和區域龍頭將持續深耕傳統業務,圍繞著傳統業務進行全產業鏈擴張和上下游延伸,并充分受益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未來業績釋放具有可持續性。該機構認為建筑行業既有業績良好、估值極低的“白馬”,也有布局“建筑+”、站在市場風口的“黑馬”,行業整體趨勢向好,具有基本面支撐,又有政策催化,且“建筑+”又能提升估值空間,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行業,看好2022年建筑行業整體走勢。
該機構建議圍繞“兩新一重”基建龍頭及“雙碳”背景下“建筑+”新業務板塊積極布局:
(1)“兩新一重”基建龍頭。建筑央企、區域基建龍頭將充分受益“兩新一重”建設,且建筑央企、區域基建龍頭是“國進民退”、行業集中度提高的主要受益者,新簽訂單和業績表現亮麗,估值優勢十分顯著,建議關注中國建筑、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中冶等建筑央企和山東路橋,
安徽建工等區域基建龍頭。同時,城軌設計和減振龍頭將充分受益于新型城鎮化建設下城市軌交需求的釋放,重點推薦地鐵設計和天鐵股份。
(2)裝配式建筑。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以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為主要形式的裝配式建筑領域將持續充分受益行業景氣度的進一步提升和需求釋放,有望成為碳中和目標下的重要發展領域,建議關注華陽國際、精工鋼構、東南網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