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國內首個開源跨鏈協議——“陸羽跨鏈協議”發布。
該協議或將改變此前國內
區塊鏈數據“孤島”現象,讓機構
聯盟鏈之間可實現價值和數據的交互,從而構建未來分布式商業模式。
業內人士表示,
區塊鏈應用已延伸至
金融、政務、版權、智能制造、司法存證等領域。
不過,針對特定場景構建的區塊鏈應用較少考慮到互操作性的需求,幾乎每個
區塊鏈應用場景都具有獨立、自治的生態,不同行業間的數據無法被有效利用,阻礙了不同區塊鏈應用場景的生態融合。
據了解,陸羽跨鏈協議是一個面向可信源的互操作協議,可實現對不同信源的接入和可靠操作,幫助數據在區塊鏈間進行交互,是區塊鏈的“通用語言”。
有了這套“通用語言”,跨越不同區塊鏈平臺的信任擴散、信息傳遞、資產流轉或能實現。
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表示,陸羽跨鏈協議具有三方面技術優勢:基于標準化的統一性,該協議建立了跨鏈交流的標準語言和可信源訪問的通用機制,可屏蔽不同可信源之間的細節差異,實現不同可信源的統一調用,保證信任擴散、信息傳遞、價值流轉的效率;基于互操作的包容性,該協議建立包容性的接口邏輯和統一的互聯架構,能適配不同類型的可信源,實現不同網絡架構下的可信源的互通;基于驗證機制的安全性。
陸羽跨鏈協議共有6家銀行參與其中,同時還包括了中鈔
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銀聯創新中心,都在區塊鏈領域進行了長期布局。
其中,微眾銀行目前主導了業內應用最為廣泛的聯盟鏈FISCO BCOS的開發。中行在2014年以來已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多個領域應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