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識。2020年9月中國向全球宣誓,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作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價值作用日益凸顯,中國全國統一
碳市場也加速推進,并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在發電行業率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
首批納入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共2162家,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據相關安排,“十四五”期間石化、化工、建材、
鋼鐵、有色、造紙、
航空等高排放行業也將陸續納入全國碳市場,到“十四五”末,一個交易額有望超千億的全球最大碳市場將在中國建成。
碳排放權因為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場價格,具有一定的財產屬性,在碳約束時代,逐漸成為企業繼現金資產、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后又一新型資產類型——碳資產。對重點排放單位來說,碳資產管理得當,可以減少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并增加盈利,管理不當,則可能造成碳資產流失,增加運營成本,降低市場競爭力,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對投資機構來說,碳市場已然成為資本博弈的新領域,各類碳
金融產品和工具不斷探索創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