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14912
    • 0
    • 分享到

    中融信托:碳中和迎來百萬億級別綠色投資機遇

    2021-2-20 12:44

    來源: ZYDT9624

                              來源:碳達峰與碳中和服務工作組

          中國將力爭完成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意味著未來三四十年我國將對現行能源結構進行重塑,其需要的綠色低碳經濟投資規模將以百萬億元規模計,蘊含著大量綠色投資機會。綠色金融業務是金融機構介入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其中,信托公司可考慮探索開展與碳中和相關的創新業務,如與碳交易結合的綠色股權投資信托、碳資產交易及托管服務信托等。此外,信托公司還可以深挖碳中和產業鏈中各細分領域的優質上市公司,開展定增等多元化綜合服務。

    1. 碳中和

    碳中和提出的背景

           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具體目標為:到2030年1)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目標比重提高至25%;2)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進一步下降65%以上;3)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目標超過12億千瓦。

            我國提出碳中和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根據《巴黎協定》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2°C之內的目標,全球需要在2065-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由于我國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2020年末占比32%),減排壓力更大,實現碳中和的時間將略晚于大部分國家。

    圖|28個承諾國碳中和目標時間表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收集,中融信托

     碳中和的概念和意義

           碳中和(或“凈零碳排放”)指企業/團體/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再通過植樹造林、碳捕捉及儲存等形式,以抵消其產生的碳排放量,實現“零排放”。關于碳中和的承諾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對推進《巴黎協定》在全球實質性落地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重要的舉措之一。“30、60”是一個硬性指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一目標的實現有利于確保我國能源獨立及能源安全,同時有望利用新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實現 “彎道超車”,重塑全球能源新標準及產業鏈。此外,碳中和將在產業鏈細分領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

    碳中和的現狀

           我國的碳排放量主要來自于電力行業,尤其是火電。為優化能源結構,過去十年,我國可再生清潔能源發電規模持續上升,尤其是光電發展迅猛。

    圖|過去十年我國光伏、風電累計裝機量資料來源:《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2020)》,中融信托

           對碳排放的規范和約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碳交易,主要有三種交易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DM)、聯合履行機制(JI)及國家排放貿易機制(ET)。從交易模式看,碳交易市場以配額交易為主導,輔以核證自愿減排量(CER)交易。目前全球21個碳排放交易體系覆蓋的碳排放量占比為18%。其中,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分三個階段:2002-2011年,在CDM模式下介入國際市場;2011-2020年,設立北京等八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區,初步建立起碳交易市場;2021年之后,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

          受新冠疫情影響,截止2020年末,我國八個試點地區碳配額成交量及總額分別為5740萬噸及15.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8.5%及微升0.5%。其中,廣東省交易最活躍,其碳配額累計成交量和總額分別為1.72億噸及35.6億元,占比分別為38%及34%。

    碳中和的機遇

           碳中和目標提出后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快,通過自愿減排機制,能為可再生能源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同時通過市場化競爭優化成本,改變不同能源企業之間的比較優勢。

           從能源供求兩端看:供給側,目前電力領域的碳排放量占比40%以上,是未來我國減排最重要的部分;需求側,將加快低碳建設,實現重要行業徹底脫碳。

                表|我國碳中和實現目標對主要行業的影響資料 來源:安永,中融信托

           從量化角度看,有研究機構預測如果要實現1.5℃目標路徑,需累計新增投資接近140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每年GDP的2.5%。目前國內碳中和與綠色金融領域最權威的經濟學家之一馬駿預測僅重慶市在未來三十年的相關綠色低碳投資規模就可能超過8萬億元。這是巨大的藍海市場。

    表|中國碳排放路徑情景分析圖資料來源: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UBS,中融信托

    2.  綠色金融

           如上所述,如果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需要大量綠色低碳投資,而其中絕大部分投資需借助金融系統調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其中。這直接涉及到綠色金融,也是金融行業參與碳中和的主要切入點。

    綠色金融概念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 “30、60”目標的重要舉措,也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概念看,綠色金融的范圍大于氣候金融,氣候金融又大于碳金融。表|碳金融、氣候金融、綠色金融的定義資料來源:興業研究

    我國綠色金融現狀

           我國綠色金融起步較晚,規模較小,目前余額約10萬億元,而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約200多萬億,占比不到5%,其中,通過綠色貸款等信貸借款方式實現間接融資的占比在95%以上。今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在重點工作的部署中明確提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目前我國綠色金融體系與碳中和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現有體系與碳中和目標不完全匹配;環境信息披露的水平不符合相關要求;激勵機制不健全;對氣候轉型風險的認知和分析能力不足;許多產品不完全適應碳中和的需要,還沒有與碳足跡掛鉤,碳市場和碳金融產品的投資配置作用有限;碳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低。

    建議

           基于綠色金融目前面臨的差距,許多專家學者給出了不同的發展建議,其中,馬駿認為大致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政府主導加快制定“30、60”路線圖,出臺低碳、零碳轉型的激勵政策,強化“部門+政府+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二是系統性構建符合碳中和目標要求的綠色金融體系,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充分參與建設。

    3. 信托公司參與的路徑探討

           中國銀保監會在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信托”,其中,綠色信貸目前相對成熟,近年來規模持續上升,而綠色保險和綠色信托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

                圖|綠色信貸規模增長趨勢資料來源:Wind,中國人民銀行,中融信托

           從信托行業的角度看,由于信貸類和資產證券化業務已經非常熟悉,因此綠色信托貸款以及綠色資產證券化業務具有較好的業務基礎,介入相對容易。在創新類業務中,如前所述,現在很多綠色金融產品沒有和碳足跡掛鉤,因此未來信托可探索與碳足跡/收益掛鉤的各類綠色股權投資信托、碳資產交易和托管服務類信托等創新型業務。此外,我國也已編制了一些綠色股票、及債券指數,例如滬深300綠色領先股票指數等。同時,延伸領域,如新能源,目前已有6個主要指數相關的基金,合計規模接近500億元。信托公司未來也可考慮配置部分符合綠色產業要求的股票、債券、指數基金等創新產品。最后,作為大力發展服務類信托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公益慈善信托也是未來可探索開展的創新業務領域。

    圖|國內新能源相關主題指數基金規模(規模剔除ETF聯接) 資料來源:Wind,中信證券研究部,中融信托

           除了直接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由于碳中和涉及的眾多產業鏈中存在大量優質上市公司,信托公司還可考慮積極參與這類企業的定增等其它資本市場業務。比如受益于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大幅增長,在上游硅料供不應求,細分領域的代表企業之一通威股份產銷兩旺,近年來業績表現非常穩定。這類產業鏈上下游的代表企業也是信托公司應長期予以關注和爭取多元化業務合作的優質標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