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12054
    • 0
    • 分享到

    東興·電新 | 新能源汽車迎“開門紅”,預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年中啟動

    2021-2-18 10:02

    來源: iAnalyst

    (請關注:iAnalyst)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行業近期動態。

    摘要      

    市場回顧:2021年1月,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板塊(CI005011.WI)上漲4.03%,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2.70%。

    月度行業要事:據中汽協發布,中國大陸2021年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9.4萬輛、17.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2.86倍、2.39倍。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自2月1日起實施,我們預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望于2021年中正式啟動運營,“重點排放單位”覆蓋面未來將自發電行業擴展至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造紙、航空等行業;碳減排相關稅收問題的研究制定將提上議事日程,碳金融產品的開發與交易亦將逐步豐富、規范;未來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將逐步謀求定位與職能轉型。

    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投入商運;多因素致2020年風電裝機大超預期;深交所要求上市車企加強新能源業務披露;青海發文支持儲能產業發展;現代汽車加快中國氫燃料電池業務布局;韓國擬建世界最大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

    月度重要公告:一些公司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圣陽股份增發完成后山東國惠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山東國資委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德方納米、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寧德時代、容百科技、恩捷股份等公司將投資新建或擴建相關產品產能;中環股份、隆基股份、上機數控與供應商簽訂多晶硅料采購長單;星源材質瑞典子公司完成注冊登記;三花智控全資子公司三花汽零被確定為上汽集團電動車核心平臺電子膨脹閥、熱管理集成模塊等產品的獨家供貨商,以及通用汽車北美大型電動車平臺熱管理集成組件的獨家供貨商。

    投資策略:展望未來,我們持續看好如下細分領域帶來的投資機會:中國與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較快發展,風電、光伏降本增效、建設提速,大尺寸硅片與異質結等光伏新技術產業化,大兆瓦風機產業化推進,等等。建議關注:明陽智能、璞泰來、星源材質、天順風能、東方電纜等。

    風險提示:COVID-19疫情全球擴散情況及影響,或偏離預期;光伏等領域新技術發展方向或偏離預期;相關上市公司主業發展或低于預期。



    1



    行業趨勢觀察

    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簡稱“電新行業”或“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力量,下游應用領域涵蓋電力生產及輸配、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其發展與我國的能源結構變革緊密相關。

    我們整理了近期對行業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事件,如下。


    1.1 新能源汽車產銷迎“開門紅”

    據中汽協2021年2月9日發布的統計數據,2021年1月,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9.4萬輛、17.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2.86倍、2.39倍,相當于2020全年產銷量(136.6萬輛、136.7萬輛)的14.2%、13.1%。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1)2021年春節(2月12日)較2020年春節(1月25日)到來較晚,2021年1月市場運轉整體正常;2)2021年補貼政策于2020年末即已發布,且退坡幅度溫和,(非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僅退坡20%;3)C端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接受度同比有所改善。從結構來看,對1月產量貢獻最大的是純電動乘用車,貢獻比例為81.4%,高于2020全年水平(72.5%)。

    展望全年,我們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鋰電系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214.6萬輛,同比增長57.1%,純電動乘用車占比達到74.9%;市場持續向“去補貼化”方向過渡,2B市場拉動效應減弱,C端屬性持續強化。從整車產銷角度,我們的主要預判有:1)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將持續增加、釋放,預計全年產量將達到39萬輛;2)大眾等傳統合資車企將借新能源產能釋放,占據一定市場份額;3)首批成功IPO的本土“新勢力”車企融資能力增強,將進一步提高產能,加大新車型投放;4)傳統自主品牌陣營將出現一定分化,比亞迪、長城等注重新品研發、平臺化運營管理的車企有望借產品力提升,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建議關注:寧德時代、孚能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質、貝特瑞。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或不達預期;多因素或致市場競爭格局偏離預期;相關上市公司主業發展與成本管控收效或遜于預期。


    1.2 生態環境部將依規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據中國政府網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我們梳理要點如下。

    其一,明確了生態環境部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方面的主導地位。

    根據該政策文件,生態環境部的主要職責包括:1)依規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擬定該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范圍;2)依規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3)負責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的技術規范,加強對地方碳排放配額分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的監督管理,并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和指導;4)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要求,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

    其二,給出重點排放單位的劃定原則。

    根據政策文件,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且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應當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與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其三,為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給出方向性指引。

    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要素,該政策文件提出:1)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生態環境部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時增加其他交易產品;2)交易主體為重點排放單位及符合規則的機構和個人;3)碳排放權交易應當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

    根據政策文件,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適時引入有償分配。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用于抵銷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不得來自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減排項目。

     

    我們認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正式啟動提供必要且重要的政策支持。同時預計:

    1)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望于2021年中正式啟動運營,未來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將逐步謀求定位與職能轉型。

    2)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2,225家企業(詳見生態環境部官網2020.12.30發文)將成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批“重點排放單位”角色參與者,“重點排放單位”覆蓋面將擴展至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造紙、航空等行業。

    3)碳減排相關稅收問題的研究制定將提上議事日程,碳金融產品的開發與交易亦將逐步豐富、規范。

    二級市場方面,國網英大在碳金融及碳資產管理方面有一定業務布局。


    1.3 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投入商運

    中國核電2021年1月30日公告,其控股投資的福清核電5號機組已于1月29日完成168小時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具備商業運行條件。該機組額定容量1.161GW,系全球首臺投入商業運行的采用“華龍一號”三代核電壓水堆技術的機組。我們認為,這在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商業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據中國工業新聞網1月30日報道,“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采用177堆芯設計,堆芯設計換料周期18個月,創新采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安全系統及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福清核電5號機組計劃工期72個月,自開工至商運歷時約68個月,突破了411臺核心裝備的國產化,工程國產化率達到88%,具備批量化建設能力。截至2021年2月10日,國內在建機與已核準待建機組中,福清6號,防城港3、4號、漳州1、2號,太平嶺1、2號,蒼南三澳1、2號,以及昌江3、4號,皆采用“華龍一號”技術路線。我們看好“華龍一號”在未來新建機組中的應用前景。

    主流清潔能源發電中,核電在利用小時數方面有明顯優勢。2020年中國大陸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7426.98h(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為同期光伏、風電、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分別為1160h、2097h、3827h,國家能源局發布)的6.40倍、3.54倍、1.94倍。我們堅持此前觀點,認為核電將于未來十余年承擔我國基荷電源清潔化之大任。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統計,中國大陸當前在運核電機組(含福清5號)共49臺、51.03GW;我們預計,到2030年底將達到90臺、98.8GW。建議關注中國核電、中國廣核。

    風險提示:由于核電項目審批流程較為嚴格,建設實際進度或偏離我們的預期。


    1.4 多因素致2020年風電裝機大超預期

    據國家能源局1月20日發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大陸分別新增太陽能發電、風電容量48.2GW、71.67GW,同比增長81.7%、1.79倍,超出預期。結合中電聯2020年12月22日發布的當年前11個月的統計數據測算,僅12月,太陽能發電、風電分別新增裝機22.3GW、47.05GW,占全年新增裝機的46.3%、65.6%。風電尤為亮眼,2020年新增裝機超過了過去三年新增并網總和(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新增15.03GW、20.59GW、25.74GW)。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行業應對補貼政策變化積極“搶裝”。根據現行政策,在中國大陸境內,對于陸上風電項目,如2018年底前核準但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或2019~2020年核準但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國家不再補貼;2021年起新核準的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對于海上風電項目,中央財政僅補貼2021年底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存量合規項目,不再補貼新增項目。我們判斷,政策對于補貼項目并網期限的約束性要求,是2020年行業積極“搶裝”的主要原因。

    其二,電網企業在并網方面給予了積極配合。

    展望2021年,我們預計風電建設的“搶裝”熱度將有所回落,維持全年新增并網30GW的預判。展望未來數年,我們判斷,大容量風機將加大應用,并有助提高風電場整體經濟效益,對于推動“平價”普及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同時預計,2022年以后,陸上風電新建項目的單機容量將普遍達到3MW以上;8MW及以上機型在海上風電新項目中將加大應用,一定程度上將對我國遠海風電資源開發起到重要支撐。

    建議關注產業鏈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相關標的,如:明陽智能、日月股份、東方電纜、天順風能。

    風險提示:多因素或致新能源發電整體建設規模與進度低于預期;相關上市公司主業發展與成本管控收效或遜于預期。



    2



    行業與市場動態

    2.1 新能源汽車行業動態
    深交所要求上市車企加強新能源業務披露

    深交所官網(2021.1.6)發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第16號——上市公司從事汽車制造相關業務》,提出:上市公司開展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相關業務的,應當參照相關要求(具體略),在年度報告中單獨披露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生產經營情況,包括產品類別、產能狀況、產銷數據、銷售收入等方面;上市公司應當在年度報告中披露新能源汽車補貼收入情況,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發生變化的,應當披露具體情況、對公司的影響并提示相關政策風險。

    我們認為,此舉旨在引導新能源業務達到一定占比的車企加強新能源業務披露的透明度。從另一角度看,反映了資本市場及監管部門對汽車電動化趨勢的認可。展望未來5年,我們看好新能源汽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推廣,尤其看好中國、歐洲和美國市場。其中,對于中國市場而言,補貼對于消費者購置新能源汽車決策的影響力正逐漸減小,市場已經進入比拼產品力和綜合性價比的新階段,C端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西安推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支持政策

    1月12日,西安市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財政補貼實施細則》。細則指出,在2020年9月25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內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的個人自用充電設施,由市財政給予1萬元/根一次性建設及電費補貼;在2020年9月25日后(含)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投入運營的公(專)用充(換)電設施,依據接入市級平合充電交易信息記錄的用電量給予運營補貼,在2022年12月31日前補貼每年可申請一次,市級補貼標準為0.15元/kWh;各開發區在市級補貼基礎上每度電再補貼0.15元,其他區縣根據實際情況在市級補貼標準的基礎上再進行補貼。

    據各地方政府部門(各地發改委、財政局、工信局、能源局、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城市管理委員會等)發布,截至目前,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江西省、貴州省、山東省、吉林省、海南省、廣西省、河南省,以及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成都市、蘇州市等皆出臺了對電動汽車充電的支持政策。


    現代汽車加快中國氫燃料電池業務布局

    據現代汽車集團官網(hyundaimotorgroup.com.cn)發布(2021.1.15),2021年1月15日,現代汽車集團宣布與廣州市廣州開發區政府簽訂投資協議,在廣州開發區成立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有限公司,現代汽車集團由此成為首家在華建立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銷售法人的全球汽車廠商,這也是現代汽車集團在全球建立的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生產基地。新工廠將于2021年2月末正式奠基,計劃將于2022年下半年投入批量化生產,初期規劃年產能6,500套,該工廠將主要生產搭載在現代氫燃料電池車NEXO上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并且可視中國政策和市場情況,持續擴大供應能力。NEXO是現代汽車集團于2018年推出的第二代量產氫燃料電池車,截至2020年7月全球銷量突破1萬輛,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氫燃料電池車型。

    據前述官網發布,現代汽車此前已于2020年11月與中國長三角地區的上海電力、上海舜華、融合電科,以及京津冀地區的中國鋼研、河北鋼鐵等氫能示范區合作伙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此次氫燃料電池技術戰略合作,預計到2025年,現代汽車與合作企業將在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分別普及氫燃料電池卡車3,000輛和1,000輛。

    我們認為,如廣州工廠建設順利,將助力現代汽車深度參與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亦將對我國相關產業起到一定帶動作用。


    蜂巢能源將于四川遂寧建20GWh動力電池產能

    據蜂巢能源“官微”1月28日發布,1月27日,四川遂寧經開區與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20GWh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項目總投資70億元,總體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40億元。


    百度聯手吉利進軍智能電動車行業

    據百度官方發布的報道(ir.baidu.com,2021.1.10),百度擬設立一家生產智能汽車的公司,并已與吉利控股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2.2 清潔能源發電行業動態

    青海發文支持儲能產業發展

    據中國電力網2月2日報道,青海省發改委、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工信廳和青海省能源局2021年1月聯合發布引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提出:積極推進儲能和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優先發揮儲能調峰效能,適度補貼電化學儲能設施運營,協同推動儲能產業發展。我們提煉了如下要點:

    一、要求新建新能源和水電項目配置足夠比例的儲能容量。該文件提出,新建新能源項目,儲能容量原則上不低于新能源項目裝機量的10%,儲能時長2小時以上;對儲能配比高、時間長的一體化項目給予優先支持。新建、新投運水電站同步配置新能源和儲能系統,使新增水電與新能源、儲能容量配比達到1:2:0.2,實現就地平衡。

    二、優先保障消納,保證一定利用小時數。該文件提出,電網企業要與儲能電站企業簽訂并網調度協議和購售電合同,確保“新能源+儲能”、“水電+新能源+儲能”項目和獨立儲能電站優先接入、優先調度、優先消納、優先外送,保證儲能設施利用小時數不低于540小時。

    三、按新能源結算基價執行,保障上網電價的穩定性。該文件提出,新建投運的“新能源+儲能”、 “水電+新能源+儲能”項目電化學儲能設施所釋放電量不再參與省內年度電力市場直接交易,按照新能源結算基價執行,提高發電企業儲能收益水平;明確儲能電站獨立市場地位,鼓勵儲能電站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省內現貨市場,利用市場化手段充分發揮儲能調峰調頻作用。

    四、明確運營補貼標準和補貼市場,保證收益可預期性。該文件提出,對“新能源+儲能”、“水電+新能源+儲能”項目中自發自儲設施所發售的省內電網電量,給予0.10元/kWh的運營補貼;經認定使用本省產儲能電池60%以上的項目,在此基礎上再加0.05元/kWh補貼;確定補貼對象為2021、2022年投產的電化學儲能項目,由電網企業每月按電量及時足額結算,補貼資金納入電網企業第二監管周期輸配電價降價預留資金統籌解決,補貼時限暫定為2021~2022年。

    據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大陸2020年光伏、風電和水電的統計平均利用小時數分別為1160h、2097h、3827h,顯著低于全年小時數(8,760h),因此,配置合理的儲能容量有助平滑新能源發電和水電項目的出力,進而利好消納。據央廣網2月1日報道,截至2020年底,青海電網總裝機40.30GW,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9成,新能源裝機占比超6成,青海電網已成為全國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域電網。我們認為,青海出臺支持儲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有助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產業更好發展。

     

    金風科技獲國內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認證

    據金風科技官網報道,2021年1月28日,北京綠色交易所向金風科技亦莊智慧園區頒發了“碳中和”證書,該園區成為中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該園區在智能微網方面,通過4.8MW分散式風電、1.3MW分布式光伏和釩液流、鋰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形式儲能,實現2020年清潔能源電量占比50%。在園區2020年自發自用電量不計入碳核查范圍的基礎上,產生的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合11,937噸二氧化碳當量,通過購買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核銷,整個園區實現“碳中和”。我們認為,該園區具有一定示范效應。

     

    韓國擬建世界最大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

    據韓聯社(cn.yna.co.kr)2月5日報道,當日在韓國全羅南道新安郡荏子大橋舉行新安風電產業園投資簽約儀式。新安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是由韓國電力公社和SK E&S、韓華建設公司等民間發電行業,以及斗山重工、CS WIND、Samkang M&T等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商同當地居民共建的世界最大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總裝機8.2GW。到2030年,項目投資金額將達到48.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766億元),其中民間投資47.6萬億韓元,政府投資0.9萬億韓元。我們認為,如推進順利,該項目將帶動韓國海上風電產業加快發展。



    3



    產業鏈價格追蹤

    3.1 三元正極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揚


    2021年1月三元正極材料價格全系出現大幅上揚,主要由于前驅體和鋰鹽價格上漲。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8日,三元5系動力型、單晶型、數碼型材料的價格分別上漲至14.65萬元/噸、15.35萬元/噸、14.35萬元/噸,分別較2021年1月初價格上漲18.15%、17.62%、23.71%;三元6系常規型、單晶型材料的價格分別為15.85萬元/噸、16.55萬元/噸,分別較2021年1月初價格上漲17.84%、16.14%,三元8系811型材料價格為19.75萬元/噸,較2021年1月初價格上漲11.27%。其價格走勢如圖1和圖2所示。



    我們認為,三元正極材料價格與礦產資源價格相關性較高,不同系三元正極材料的價格走勢和其金屬含量不同有關,也和各材料的需求不同有關,三元材料后續價格走勢與鈷礦價格關聯度較大。2021年1月份前驅體價格有所上漲,主要由于硫酸鈷價格上漲,2021年2月8日,三元523和三元622前驅體價格分別落在10.45萬元/噸、11.45萬元/噸;硫酸鈷(≥20.5%)、電池級硫酸鎳的價格都出現上漲,2021年2月8日價格分別為7.4萬元/噸、3.275萬元/噸,如圖3、圖4所示。

    3.2 光伏產業鏈多數環節價格趨于穩定

    據PV Infolink“官微”發布的統計數據,除硅料價格有所回升,光伏產業鏈其他環節價格近期延續2020年12月態勢,基本維持穩定,如圖5~圖9所示。

    其中,多晶硅料菜花料和致密料價格有所回升,2月3日價格分別落在55元/噸和88元/噸。166mm單晶硅片價格自12月初開始維持在3.22元/片;多晶硅(金剛線)價格受市場影響近一月較為穩定,自12月初開始維持在1.27元/片;多晶電池片、單晶PERC電池片(158.75mm)10月以來價格整體較為穩定,2月3日價格分別為0.543元/W和0.91元/W。組件價格10月以來亦較穩定,2月3日275/330W多晶組件和325/395單晶組件分別為1.3元/W和1.54元/W。3.2mm厚度光伏玻璃價格自12月初開始維持在43元/平方米,2.0mm厚度光伏玻璃2月3日價格為34.5元/平方米,較12月初上漲0.5元/平方米。



    4



    相關標的

    展望未來,我們持續看好如下細分領域帶來的投資機會:中國與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較快發展,風電、光伏降本增效、建設提速,大尺寸硅片與異質結等光伏新技術產業化,大兆瓦風機產業化推進,等等。建議關注:明陽智能、璞泰來、星源材質、天順風能、東方電纜等。


    4.1 明陽智能(601615):踐行大風機戰略,供應鏈管理卓越,“強烈推薦”評級
    公司主營風電機組和新能源發電等業務,以風機制造為主的高端能源設備制造業務單元2020上半年實現對外交易收入76.515億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92.0%

    踐行大風機戰略,產品研發與時俱進。政策引導風電行業步入“平價”階段,我們判斷,在陸上與海上風電市場,大容量風機將加大應用。公司曾于2020年7月創下亞洲實現吊裝的最大陸上風機單機容量紀錄(5.2MW),并已形成以 5.5MW、6.45MW、7.25MW、8.3MW 等產品為主的海上風機量產機型譜系,主要在研產品6.25MW陸地風機、11MW海上風機、10MW漂浮式海上風機、12~15MW海上風機對標國際領先水平。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風機銷售平均容量將自2019年的2.69MW分別提高到3.27MW、4.40MW、4.67MW,對行業發展有一定引領作用。

    供應鏈管理卓越。公司具備葉片、變頻器、變槳控制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制能力,并擁有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液壓潤滑冷卻系統等領域的設計團隊。我們認為,較為全面的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在保障供應鏈安全、助力風機新產品研發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將于2020-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3.27億元、17.62億元、20.16億元,對應當前股本下EPS 0.71元、0.94元、1.08元,對應2021.2.10收盤價30.0倍、22.6倍、19.7倍P/E。
    風險提示:風電行業發展或不達預期;公司業務發展與成本費用管控收效或遜于預期。

    4.2 璞泰來(603659):鋰電綜合服務商,從輕資產運營走向一體化發展,“推薦”評級
    鋰電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圍繞鋰離子電池在多領域布局,是國內人造石墨市場出貨量第一的企業,技術路線受益行業發展趨勢;在涂覆隔膜領域,公司產品受到寧德時代認可;涂布機業務發揮紐帶作用,帶動各業務之間協同發展,公司形成了提供鋰電池生產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

    差異化產品與綜合化服務共同提高客戶粘性。1)產品差異化屬性在提供價格與利潤空間的同時拉長了客戶的認證周期。不同人造石墨產品制造過程與其物化屬性的不同為產品定價提供了差異化的可能,公司產品定位高端,價格和毛利率均高于友商,差異化屬性拉長了客戶的認證周期,提升更換供應商門檻。2)公司同時經營負極材料、涂布機、涂覆隔膜等業務,具有提供鋰電池部分生產環節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為鋰電池生產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便捷化的細致服務也提升了客戶的重置成本,增加了客戶粘性。

    從輕資產運營走向一體化發展,全面塑造成本優勢。1)積極布局石墨化與焦類原材料,降低成本同時平抑采購端原材料與出售端產品價格的波動。因內蒙古電價較低,我們測算公司石墨化成本中電費成本將從2019年的0.57萬元/噸降至0.44萬元/噸。2)公司加大基膜領域投入,或帶來涂覆隔膜成本優勢。公司擬新投建的基膜產能經濟性較好,公司或將實現基膜、涂覆材料、涂布機所有環節一體化,增強成本優勢。

    一體化效果逐漸凸顯,公司盈利能力重回上升通道。公司石墨化內部采購比率持續提升,毛利率已經出現拐點,看好公司一體化程度提升對盈利能力的持續改善作用。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2億元、10.20億元和14.40億元,對應當前股本EPS分別為1.46元、2.06元和2.90元,對應2021.2.10收盤價71.5倍、50.6倍和35.9倍P/E。

    風險提示:行業和客戶需求或不及預期,產能投產進度和成本下降幅度或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或導致產品價格下跌超出預期。


    4.3 星源材質(300568):濕法隔膜成出貨主力,三大變化助推份額提升,“推薦”評級
    星源材質是國內最早進入隔膜行業的企業之一,銷量處于行業前列。公司成立于2003年,據其官網信息,公司2010年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動力鋰電隔膜制造商。據中國電子報2015年8月18日文章引用賽迪顧問數據,早在2014年,星源材質就成為了中國隔膜市場第二大份額占有者(以銷量計),高工鋰電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仍保持行業第二(以出貨量計)。公司目前是LG干法隔膜唯一供應商,是比亞迪刀片電池隔膜獨家供應商,在寧德時代濕法隔膜需求中份額逐步提升,孚能科技、億緯鋰能等均是公司客戶。

    干濕法技術路線并行,濕法隔膜已成銷量主力。公司干法與濕法隔膜技術路線并行,擁有華南生產基地2億平方米干法產能,常州星源等基地4.75億平方米濕法產能,在建產能主要是江蘇星源4億平方米干法產能、常州星源3.6億平濕法產能,2020年上半年上述產能均陸續投放,公司干法隔膜產能增加85.58%至3.99億平方米,濕法產能增加128.11%至4.72億平方米,此外,2020年上半年,公司濕法產品銷量達1.15億平方米,占比達到51.83%,成為主要銷售產品。

    基本面正在發生重大改善。一方面,公司濕法產品生產工藝水平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根據公司披露數據,公司與頭部企業差距正在逐步縮小,產能利用率均處于80%左右的水平,良品率差距預計在10個百分點內。另一方面,濕法產線單線產能已經降至行業最低水平,有望帶動成本大幅下降。公司目前常州濕法產線單線產能約0.45億平方米/條,而新產線單線產能超1億平方米/條,頭部企業單線產能最高水平約0.9億平方米/條,公司對應產線單位產能最低投資額將降至2元/平方米。隨著公司在寧德時代等企業份額提升、海外客戶需求釋放,公司產能利用率和良品率如保持較高水平,濕法隔膜產品成本將出現大幅下降。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9億元、1.86億元和2.29億元,對應當前股本EPS分別為0.31元、0.41元和0.51元。對應2021.2.10收盤價81.8倍、61.1倍和49.6倍P/E。

    風險提示:行業和客戶需求或不及預期,產能投產進度和成本下降幅度或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或導致產品價格下跌超出預期。


    4.4 天順風能(002531):海上風電設備產能與風電場項目建設順利,“強烈推薦”評級

    公司主營風塔、葉片、風電場運營等業務,憑借良好的客戶基礎、合理的制造布局,受益風電建設加快,發展順利。

    海上風電設備產能建設順利。公司緊抓海上風電市場機遇,于2019下半年收購了德國庫克斯港海上風電樁基生產基地,并于2020年啟動年產風電海工產品約25萬噸的江蘇射陽海工智造項目的建設。據《射陽日報》(2020.10.19頭版)報道,射陽海工智造項目于2020年6月投資建設,9月已開展一期試生產。我們看好公司在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的拓展潛力。

    風電場項目建設順利。據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報道,菏澤李村三期20MW風電場項目、菏澤東明武勝50MW風電場項目、濱州沾化馮家鎮59.4MW風電場項目于2020年9月底至12月5日陸續實現并網發電;宣城50MW風電場項目截至2020年11月17日累計并網4臺機組。如宣城項目后續實現全容量并網,公司風電運營規模將達到859.4MW。公司曾于2020年中報提出2025年運營3GW風電場的目標,我們認為,如順利推進,將利好公司業務結構優化。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70億元、12.49億元和13.74億元,對應當前股本下EPS 0.60元、0.70元和0.77元,對應2021.2.10收盤價12.5倍、10.7倍和9.7倍P/E。

    風險提示:風電行業發展或不達預期;公司業務發展與成本管控或低于預期


    4.5 東方電纜(603606):海纜領先企業,受益海上風電行業長期發展,“強烈推薦”評級

    持續看好公司在產品研制、敷設服務、市場拓展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海底電纜和海洋臍帶纜的研制與敷設壁壘較高,公司處于中國大陸市場第一梯隊,牽頭制訂國內首個海纜標準,是截至目前國內唯一掌握海洋臍帶纜技術并自主生產的企業,并持有兩艘海纜敷設船(東方海工01和東方海工02)。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在海上風電、海島輸電、海上油田等領域積累了大量項目經驗,為華能、三峽新能源、中廣核、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海油、龍源電力等多家能源類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公司2020年公告的海纜及敷設和深水臍帶纜業務中標項目(個別含部分陸纜產品)合計中標金額73.33億元,相當于2019年公告的同類項目中標金額的3.18倍,我們判斷將于未來一兩年逐步交付,利好業績持續成長。

    屢次中標離岸較遠、海底高程較深的高難度工程,積累寶貴工程經驗,相關項目如:華電陽江青州三海上風電場項目(2020.8公告中標),水深41~46m、離岸最近約55km;陸豐22-1油田開發項目(2020.8公告中標),水深330m;華能大豐擴建100MW海上風電項目(2019.3公告中標),離岸約55km。據公開資料,目前中國大陸在建的海上風電場離岸最遠距離在65km左右,如:江蘇如東H8#海上風電場。同時,一些高難度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提上議事日程,比如:據山東海洋局官方微信公眾號(2020.7.6)報道,擬于2021年開工建設的青島深遠海2GW海上風電融合示范風場項目,實施地點距離藍谷海岸線70km,水深約30m;《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2020.9.29發布)提出,將開展省域深水區示范項目建設。我們認為,公司的相關工程經驗將為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加分。

    盈利預測:公司公告,2020年預計盈利8.8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96%;我們預計公司2021年、2022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37億元和16.13億元。上述2020~2022年盈利預測對應當前股本下EPS分別為1.35元、2.04元和2.47元,對應2021.2.10收盤價的P/E分別為17.9倍、11.9倍和9.8倍。

    風險提示:海上風電建設或不達預期;公司業務發展與成本管控或低預期。



    5



    風險提示

    全球COVID-19疫情全球擴散情況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偏離預期;新能源車、風電、光伏等領域新技術發展方向或偏離預期;相關上市公司主業發展或低于預期。



    本文節選東興證券研究所2021年2月11日發布的報告《新能源汽車迎“開門紅”,預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年中啟動》(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2021年2月報),分析師:鄭丹丹(執業證書編號S1480519070001),研究助理:張陽(執業證書編號S1480119070043)具體分析內容(包括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完整版報告內容為準。封面配圖及首圖來自Pexels(由Brett Sayles分享)。
    以下是本平臺(分析師,iAnalyst)的二維碼。請長按識別關注,謝謝。
    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親,點個“在看”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