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零壹財經發布的《中國
區塊鏈企業發展普查報告2020》顯示,至2020年12月,全國共有64062家企業在企業名稱、經營范圍或產品資料等工商信息中含有“區塊鏈”字樣,較2019年年末總數上漲52.88%。
從更長時間維度來看,從2009年前后的748家到如今的64062家。十余年間,中國的區塊鏈相關企業注冊數量已經增長85倍以上。
區塊鏈企業增長圖(來自零壹財經報告)
目前,
區塊鏈技術被納入新基建范疇,各省市自治區相繼出臺的多項區塊鏈發展規劃,區塊鏈產業發展在國內方興未艾。對此,
火幣集團聯合創始人杜均表示,從諸多數據和各地政策來看,毋庸置疑,區塊鏈行業正在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而這個產業紅利期還沒有完全來到,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透明、高效、安全等特點無疑將在全球掀起一場“范式革命”。
范式(paradigm)一詞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庫恩認為只有導致科學革命,使科學獲得一個全新的面貌的一套理論體系,才能被稱之為范式。
當“范式革命”在產業的實際應用中得以體現,區塊鏈技術的諸多優勢就凸顯出來。以“區塊鏈+
金融”為例,杜均表示,將區塊鏈與金融融合,可創造新的價值,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運作強度和效率,也增強了整個金融體系的完整性與安全性。
他進一步解釋道,如今以
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貿易金融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業務模式正在大步前進,具體表現為:廣泛應用于資產發行與交易;提高供應鏈金融效率;應用于轉口貿易等服務;金融機構聯合風控降低風險;區塊鏈技術在保險領域的應用。
同樣,著名經濟學家、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任朱嘉明也曾表示,區塊鏈是一種綜合科學,涉及數學、密碼學、計算機科學、量子計算等很可能帶來科學領域的“范式革命”。他進一步解釋說,區塊鏈不僅是一門技術,它作為一種結構和體系,具備了信仰、方法、理論等范式的基本要素,能夠重新激活“范式”的生命力。
《中國區塊鏈企業發展普查報告2020》也指出,區塊鏈在政策和市場驅動下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包括發展不均衡、人才匱乏、底層技術受限、存在安全隱患等諸多挑戰。
杜均認為,區塊鏈本身就是一種建立在信任和共識基礎上的技術,又公開透明可追蹤,可以說是一種顛覆性的安全技術,時而發生的安全事件,也恰恰帶來了一場安全變革。更可以理解為,區塊鏈技術解決了非常多的安全問題,是第三代互聯網的基石。以開源的公鏈為例。一條成熟的公鏈,其代碼必然是開源和共享的,又經過很多人驗證和測試的,用大家都認可的開源算法來加密。這樣,安全機制就是采用標準的開源機制,而不是私有的未公開機制。
“以開源為基礎的去中心化系統,持續運行下去,其安全和信任度會越來越高,
比特幣、
以太坊網絡就是這樣的案例。”杜均表示。他直言,這是區塊鏈帶來的一個全新的“安全范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