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
比特幣網絡問世以來,
區塊鏈一直以去中心化
數字貨幣的形態存在,但隨著
以太坊為代表的智能合約技術快速興起,構建起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全新應用體系,將區塊鏈從數據可信提升到業務可信,極大豐富了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從而成為各行各業構建信任的基礎技術。
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
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范圍,區塊鏈正式納入新基建推動數字經濟建設。隨著國家戰略和政策傾向,區塊鏈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技術研究和應用落地都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區塊鏈網絡由于參與方式和網絡形態的不同,一般分為
聯盟鏈和開放鏈等網絡。聯盟鏈一般指許可加入的區塊鏈網絡,由多個參與機構構成多節點網絡,聯盟節點共同參與共識,有些情況下網絡參與方只有單個機構,也稱之為私有鏈。開放鏈一般指節點可自由加入,賬本數據對外公開等區塊鏈網絡,網絡的參與者可以是任意機構和個人。
目前國內的
區塊鏈應用落地形式以聯盟鏈為主,多方參與共享數據互信,但多數情況下鏈上數據對外部并不可見。聯盟鏈的多點開花雖然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快速應用,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聯盟封閉使得數據孤島更為明顯,網絡生態更加割裂;其次,聯盟網絡規模難以做大,公信力始終只局限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最后,聯盟鏈構建仍然較為復雜,搭建網絡和鏈的搭建運維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難以普及到社會大眾。
但是我們始終相信,區塊鏈是構建未來價值互聯網的核心技術,是連接信任的基礎設施,能夠改變以往數據互信和價值流轉的形態。為此,區塊鏈需要一種更便利、公信力更高的使用形態,來滿足社會各方的應用需求。一種高度開放性和有著廣泛網絡規模的區塊鏈開放網絡,順理成章成為未來鏈接價值的核心環節。以開放網絡為連接信任的基礎設施,一方面作為橋梁連接起不同聯盟網絡,打破區塊鏈數據孤島,另一方面極大的降低普通用戶使用區塊鏈的技術門檻,真正讓區塊鏈變得像“水、電、煤”一樣觸手可得。因此,以開放網絡為橋梁,多種網絡形態和生態相互融合構成的區塊鏈互聯網,將是形成未來價值互聯網的基礎形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