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區塊鏈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已進入了
金融、商業、生產制造、公共治理、教育、醫療等國計民生各行各業,開啟了全新的“區塊鏈產業化”階段。為把握
區塊鏈技術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機遇,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2020年9月25日,中國(
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峰會暨第三屆全球(上海)區塊鏈創新峰會在上海楊浦區舉行。
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離不開區塊鏈標準體系。9月25日,在峰會上發布了《2020上海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白皮書》,并啟動了《區塊鏈底層平臺通用技術要求》、《區塊鏈技術應用指南》、《區塊鏈企業認定》三項上海區塊鏈行業標準。
上海科學院區塊鏈技術研究所所長戴炳榮介紹了區塊鏈國內的技術發展方向呈現出新的特點。他表示,在區塊鏈創新方面,區塊鏈跨鏈技術、可擴展性、區塊鏈安全隱私、區塊鏈監管審計方面是行業熱點方向,在行業應用,在醫療、衛生、金融、航運、物流等有了更多標桿性應用,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區塊鏈技術在復工復產、疫情監測、物資追溯方面發揮了特有作用,也體現了區塊鏈的價值。“在技術推動以及主管部門政策、場景開放下,目前上海在金融保險、
供應鏈、醫療健康已經形成非常多的標桿性可推廣可復制的案例。”
為促進區塊鏈技術和理念的普及,提高全民對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認知,上海市科協主導、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組織自主研發了"科普鏈"項目。
科普鏈用來干什么?又是如何推進上海的科普等活動呢?對此,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副秘書長、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凌力表示,“科普鏈”用嶄新的形式將區塊鏈這個抽象的概念賦能于科普教育,促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提高全民區塊鏈認知。營造更好的區塊鏈環境,有更多人來學習、掌握區塊鏈(技術),并且成為區塊鏈的從業者。“先推進區塊鏈的科普,然后通過科普去發展,可以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甚至再進一步把區塊鏈能力賦能給其他的各種個體。這是一種在虛擬世界可以做到的事情。用區塊鏈去推動區塊鏈學習,所以就推出了‘科普鏈’這樣的
區塊鏈應用。”
凌力在峰會上通過視頻解說了有關區塊鏈的很多好的特質,比如對等互連、可信存證等等。他說,可以利用好這些特征,推動科普學習資源的匯集。“科普學習資源分布在全社會方方面面,可以把它匯集起來,利用可信存證,記錄學習的過程。誰在學習,學了什么,怎么去學的,以及在哪些地方學,這些都可以存證下來,我們學習也可以獲得積分。區塊鏈有很好的金融功能,利用金融功能,可以保存學習積分,使用積分,我們還利用區塊鏈溯源能力,回顧學習軌跡、學習歷程,也可以進行學習監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