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蔡明軍從搜狐離職,正式踏上了區塊鏈創業之路。

當晚,他在朋友圈“上鏈”記錄此事,稱敢于清空才敢于勝利,并祝福新老同事,及“獨特的自己”。
蔡明軍曾多次表示,區塊鏈是互聯網的迭代升級。而他本人,既有足夠的互聯網技術積累,又有豐富的產品運營管理經驗。
所以,他今年啟動區塊鏈創業的決定,并沒有讓人產生很大的意外感。
面對新技術和新應用場景
小團隊的快速與靈活性是核心競爭優勢
縱觀蔡明軍此前的互聯網從業經歷便可發現,他一直都能敏銳捕捉技術變革進化的風口,具有極強的技術敏銳性。
他是國內早期的linux研究者之一,參與組建了國內最早的linux社團---北京linux俱樂部,并于2000年初與《軟件世界》雜志社合作發行自主研發的linux發行版。
2000年,蔡明軍加入中國計算機報集團,參與賽迪網的創建,擔任賽迪網技術總監。
他于2003年加入搜狐,先后負責搜狗垂直搜索、搜狐統一支付系統、搜狐金融/汽車等公司重點產品的研發。
2011年,長期在后臺做產品研發的蔡明軍,選擇離開,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尚睿通教育,從用技術打造內容信息服務變道為用技術變革教育培訓行業的改造之路。

在互聯網教育創業進入深水區之后,蔡明軍應老領導的邀請回搜狐自主研發內容推薦引擎,并從2014年8月起,擔任搜狐新聞客戶端總經理。
不管之前的科技資訊、門戶產品、教育培訓產品還是推薦引擎,其實都有內在的聯系,都是在用技術去做信息和內容。但面對當下火爆程度超過互聯網的區塊鏈,蔡明軍會有什么樣的考慮和選擇呢?
蔡明軍介紹說,當年回搜狐主要是認為推薦引擎從底層顛覆了門戶的業務邏輯,作為帶頭人來做這個事,是領導的信任也是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
通過幾年的實踐來看,改造一個大體量的業務板塊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需要克服很多固有的認知與習慣。而區塊鏈帶來了另一次底層技術變革的機會,也具有結構性的紅利,可以有機會嘗試全新的玩法。
他認為,大公司對新領域往往會表現的謹慎,這也是一種客觀規律使然,
要不就真的沒有這么多機會留給年輕的創業者們了。小團隊快速靈活的打法才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蔡明軍也對Bianews透露,搜狐內部也在關注區塊鏈,但如何與現有業務結合,如何做出增量,是戰術級應對,還是戰略級布局?這些討論都很有意義,但也很快又消無聲息了。因為大家手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他進一步舉例說,我們本來準備把之前搞得不錯的新聞預測帝活動來試水區塊鏈應用。但很快發現一堆問題不得不叫停,也許區塊鏈應用對大公司來說確實太早期了。
雖然不能在搜狐內部開展區塊鏈項目,但蔡明軍的區塊鏈創業公司還是獲得了搜狐投資。這也許是目前最佳的一種處理方式。
All-in時機已至
2018是區塊鏈場景應用元年
其實,早在去年春節,蔡明軍便開始了解區塊鏈,有了將近一年多的思考,現在選擇All-in是因為條件與時機已至。
對于時機的判斷,蔡明軍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來,從去年開始的比特幣暴漲行情,帶動了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完全是基于炒幣驅動的。既然是炒幣自然就有泡沫,也許是很大的泡沫。但就像啤酒一樣,有泡沫才有口感。
至于那些帶有欺騙性質的空氣幣,肯定是需要禁止的,不能因為享受泡沫的口感而擾亂社會秩序。

對于行業來說,經過了泡沫期,才讓更多人認知到它,它的價值也才能有機會被進一步發現出來。泡沫的另一個價值就是帶來市場的認知普及。
在談話中,蔡明軍反復強調,區塊鏈基礎設施在不斷改進升級和完善中,今年年中開始陸續會有很多底層公鏈項目上線。場景應用才剛剛開始,市場需要更專業團隊來做場景落地。
所以,我們預計蔡明軍接下來將會以區塊鏈應用孵化為目標,把區塊鏈作為手段,挖掘場景價值。
對于場景的選擇,蔡明軍認為自己很有優勢。此前十幾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讓他對用戶、技術、應用都比較了解,對場景也非常有感覺,能夠非常迅速清晰的get到場景的關鍵點及價值點。
他還對Bianews透露,創業會聚焦在知識經濟和社群經濟上,核心是通過區塊鏈為社群做賦能和提升,帶來更多增量價值。
在他參加的近期多場區塊鏈論壇活動時,曾反復強調用區塊鏈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經濟和互聯網經濟,升級社群經濟,這是有長期價值的事情。
關于項目的細節,蔡明軍一直沒有透露太多內容,并強調,現在需要在泡沫掩護下,腳踏實地的做些實際場景的應用。沒有實際場景的應用,講什么都是吹牛。
再次創業,蔡明軍深切感覺到,雖然區塊鏈的應用還是在早期,但對參與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首先創業本來就要求有很高的綜合素質,有明顯短板是無法駕馭的。而區塊鏈又是一個技術+經濟+社會的高緯度的變量,沒有技術背景的支撐,很容易陷入概念旋渦而走不出來。
最后,蔡明軍對創業者提出建議:如果你已經有社群資源,可以盡早入局區塊鏈去升級;或者你對區塊鏈有很深的研究,可以在某個局部技術上有重要的創新;沒有技術沒有應用資源和經驗,最好的選擇就是學習再學習,適當的時候做做“數字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