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1036
    • 0
    • 分享到

    聯合國報告:氣候變化未因2019冠狀病毒病而止步

    2020-9-11 10:51

    來源: lianheguo

    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并未因2019冠狀病毒病而止步。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并在繼續上升。整個世界將目睹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年,并脫離了實現全球氣溫增幅保持在工業化前水平之上遠低于2℃或1.5℃既定目標的軌道。


    這一題為《2020團結在科學之中》報告強調了氣候變化日益增加和不可逆轉的影響,以及對冰川、海洋、自然界、經濟和人類生活條件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通過干旱或洪水等與水相關的災害來體現。它還記錄了2019冠狀病毒病如何妨礙我們通過全球觀測系統監測這些變化的能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參加了9日舉行的報告發布儀式。 

    ?? 氣象組織圖片|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疫情帶來的暫時“被動減排”無法改變氣候變化加劇的趨勢。


    “我們必須把從大流行病中恢復的過程變成建設更美好未來的真正機會。”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2016-2020年注定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年。這份報告顯示,2020年,氣候變化仍有增無減。”

    ——WMO秘書長佩特里·塔拉斯教授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沒有封頂跡象,并在持續上升,創了新的紀錄。根據WMO全球大氣監視網(GAW)中基準站的報告,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濃度超過百萬分之(ppm)410,2020年7月,莫納羅亞(夏威夷)和格里姆角(塔斯馬尼亞)分別為414.38ppm和410.04ppm,高于2019年7月的411.74ppm和407.83ppm。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只會對大氣濃度的上升速度產生輕微影響,而這一上升是過去和現在的排放以及二氧化碳有非常長壽命的結果。要穩定氣候變化,必須持續將排放量減少到凈零。

    全球化石二氧化碳排放


    由于2019冠狀病毒病的禁足政策,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下降4%至7%。確切的下降將取決于大流行病的持續軌跡和政府的應對措施。

    在2020年4月初的封城鎖國高峰期間,與2019年相比,全球化石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史無前例地下降了17%。即便如此,排放量仍相當于2006年的水平,這既凸顯了過去15年的急劇增長,也凸顯了對化石能源的持續依賴。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到2020年6月初,全球化石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大多已回到低于2019年水平的5%以內(1%-8%的范圍),這一水平去年創了367億噸的新紀錄,比1990年氣候變化談判開始時高出62%。

    過去十年來,來自人類活動的全球甲烷排放量持續增加。目前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均不符合與《巴黎協定》目標相吻合的排放路徑。

    排放差距


    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轉型行動已刻不容緩。根據《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從2020年到2030年,為實現《巴黎協定》的2°C目標,需要每年削減近3%的全球排放量,為實現1.5°C目標,需要每年平均削減7%以上。

    2030年的“排放差距”估計為120-1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這樣才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對于1.5°C的目標,該差距估計為290-3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大致相當于六個最大排放體的總排放量。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我們仍有可能縮小排放差距,但這需要所有國家和跨所有部門的緊急和一致行動。短期潛力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擴大現有并行之有效的政策來實現,比如有關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低碳運輸方式以及逐步淘汰煤炭的政策。

    展望2030年以后,各個層面都需要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和逐步改變消費模式。技術上和經濟上均可行的解決方案業已存在。 

     全球氣候狀況


    2016-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預計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時代以來溫度變化的基準期)高出約1.1°C,比2011-2015年的全球平均氣溫高出0.24°C。

    在2020-2024年的五年期,至少有一年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5°C的幾率為24%,五年均值超過這一水平的幾率非常小(3%)。未來五年很可能(約70%的幾率)有一個或多個月份比工業化前水平至少高出1.5°C。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2016年至2020年間,每年北極海冰面積都低于均值。2016-2019年記錄的冰川質量損失比1950年以來的所有其他五年期都要大。在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期間,全球平均海平面已加速上升。重大影響是由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造成的。在這些極端事件中已經發現了許多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的清晰指紋。

    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


    從山頂到海洋深處,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影響各個維持生命的系統,導致海平面加速上升,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安全產生了連鎖效應。這對適應和綜合風險管理對策提出了越來越大的挑戰。

    世界各地的冰原和冰川質量都有損失。1979至2018年間,北極海冰面積在全年所有月份都有所減少。野火事件的增加和多年凍土的突然融化以及北極和山區水文狀況的變化,改變了生態系統干擾的頻率和強度。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自1970年以來,全球海洋在持續升溫,已吸收了氣候系統中90%以上的過剩熱量。自1993年以來,海洋增溫的速度和因此吸收的熱量都已增加了一倍多。海上熱浪的頻率增加了一倍,而且持續時間更長、強度更大、范圍更廣,導致了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洋吸收了20%至30%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導致海洋進一步酸化。

    自從1950年前后,為應對海洋變暖、海冰變化和氧氣損失,許多海洋物種的地理范圍和季節性活動都發生了變化。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上升,近幾十年來,由于格陵蘭和南極冰蓋的冰量損失速度加快,以及冰川質量持續下降和海洋熱膨脹,海平面在加速上升。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速率為3.6±0.5毫米/年,這在上個世紀是見所未見的。

    氣候和水資源


    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感受最深的莫過于水文條件的變化,包括冰雪動態變化。到2050年,面臨洪水風險的人數將從目前的12億增加到16億。2010年代初至中期,19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7%)生活在潛在的嚴重缺水地區。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27至32億人。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截至2019年,世界人口的12%飲用未經處理和水源不安全的水。超過30%的世界人口,即24億人,在毫無衛生設施的環境中生活。據預測,氣候變化將增加缺水區域的數量,并加劇已缺水地區的短缺狀況。


    冰凍圈是山區及其下游地區重要的淡水來源。具有高信度的是:來自冰川的全球年徑流量最晚將于21世紀末達到峰值。此后,預計全球冰川徑流將下降,這將對水儲量產生影響。據估計,中歐和高加索地區目前已達到峰值,青藏高原地區將在2030和2050年間達到峰值。由于該地區積雪、凍土和冰川產生的徑流占河流總流量的45%,流量減少將影響17億人的可用水。

    新冠期間的地球系統觀測


    2019冠狀病毒病對全球觀測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反過來又影響了預報和其他天氣、氣候和海洋相關服務的質量。3月和4月,飛機觀測量平均減少了75%至80%,降低了天氣模型的預報能力。自6月以來,僅略有恢復。人工操作氣象站的觀測也受到了嚴重干擾,特別是在非洲和南美。

    對于像河流排放這樣的水文觀測,情形與實地大氣測量相似。自動系統在持續提供數據,而依靠人工取讀的測量站則受到了影響。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2020年3月,幾乎所有海洋科考船都被召回到了船籍港。商船一直無法提供重要的海洋和天氣觀測數據,海洋浮標和其他系統也無法維護。對碳、溫度、鹽度和水堿度等變量的四次全深度海洋調查業已取消,這些調查每十年才完成一次。告訴我們溫室氣體演變狀況的來自船只的表面碳測量實際上也停止了。

    對氣候變化監測的影響是長期的。它們可能會阻止或限制通常在融冰期結束時進行的冰川質量平衡或永凍土厚度的測量活動。觀測的全面中斷將使監測氣候變率和變化及相關影響所需的“基本氣候變量”的歷史時間序列出現空白。

    編 者 按 


    本報告由世界氣象組織在聯合國秘書長指導下匯編

    匯集了來自全球伙伴組織的氣候科學信息


    WMO、全球碳項目、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環境規劃署和(英國)氣象局


    各章內容歸功于各相關組織


    - 報告的電子版本請點擊 “閱讀原文” -



    監制:程浩

    實習編輯:史凱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