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交易,最大的障礙不是無知
今天聊一個大家都普遍存在,但卻可能很難察覺到的問題。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意識到,不管是在平時的生活還是工作中,當面臨選擇或者需要做決策的時候,我們都會下意識地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很少有人會選擇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做交易和投資也是如此,當面臨選擇的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種。在人們的潛意識里,熟悉的事物相對更有安全感。這其實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偏好,也是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話題。所謂“模糊厭惡”,學術上的解釋是“在所有伴隨風險的不確定性中下注的話,人們傾向于下注已知的不確定類型,而不是未知類型。”看起來很拗口,其實就是人們在做決策時,往往會選擇已知的風險,厭惡和規避未知的風險。在投資或者交易中的表現就是,人們往往會傾向于選擇自己認為熟悉的領域。模糊厭惡屬于心理偏好上的問題,當一個人存在這種偏好時,潛意識里會對“模糊”的風險進行規避,行為金融學上將其叫做模糊規避。比如投資者往往更傾向于選擇本國股票或者自己熟悉的股票。美國的先鋒基金在2016年的一篇報告中就提到過這一問題。在通過股票做全球資產配置時,最常見和較為高效的做法是根據每個國家股市的權重占比去投資。比如,美股市場在全球發達國家股市的權重約為51%,那么你的資金就應該給美股51%的份額,其他的國家也根據這個占比去配置。然而,先鋒基金的研究結果卻完全不同。如下圖所示,五個發達國家的投資人都過量持有本國的股票。美國投資者還情有可原,畢竟美股市場的份額最大,全世界的錢都在那里。但是,像加拿大,按照加拿大股市在發達國際市場中的權重,加拿大投資者持有自己國家股票的占比為3.4%才比較合理,但實際上這個倉位卻高達59%。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都是如此。耶魯大學的一位學者也研究過這一問題,他發現,投資者的這種偏好不僅存在于國家層面,投資者還特別喜歡自己公司,自己所在行業,甚至自己城市的股票。這種傾向導致資產過于集中,同時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舉個很現實也很殘酷的例子:2000年的時候,美國當時的能源巨頭安然公司因為大量的財務造假導致公司破產,在它破產的時候,這個公司百分之六十五的退休金投資在一個公司的股票上,就是這家公司自己的股票上。結果該公司員工的養老金隨著安然的破產倒閉全都打了水漂。模糊厭惡會讓你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者資產進行投資,然而這種“熟悉”對你來說卻可能是個致命的隱患。熟悉會增強你對某個股票(資產)的親和度或你自認為的了解度,但并不一定能夠幫助你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下面就來說說為什么。在談到“熟悉”這個詞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第一反應會想到巴菲特曾經提到過的一個投資建議,要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不去碰自己不懂的東西。巴菲特確實建議要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很多人都記住了這個建議,但是又有多少人對某只股票的熟悉程度做到了巴菲特那樣。實際上,很多人即使選擇了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或交易,也很難獲得成功,人們往往會因為過度自信,或者受到認知偏差的影響,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摔得更慘。當你選擇了自己認為熟悉的領域之后,很容易掉進其他的心理陷阱。因為熟悉會降低你的風險意識,越是熟悉的事物你會覺得越安全。就如前面提到的,每個國家的投資者都喜歡自己國內的上市公司,因為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是我最熟悉、最了解的,所以更安全。
以往的研究結果表明,所有涉及到主觀對自己能力判斷的領域,人們對自己的主觀判斷都會明顯優于整個群體里面的客觀水平,也就是過度自信。在投資領域也是如此,當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變得過度自信。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投資者在面對看起來自己更熟悉的情況時,所做的決定反而是錯誤的,最后可能摔得更慘。反之,人們越是對自己的認知有所認識,能夠客觀面對自己的局限性的話,越有可能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恰恰可以幫助自己管理風險,幫助自己帶來更高收益。很多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摔跟頭,除了過度自信,忽略了風險管理之外,或許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你并不是真的熟悉某個領域或者某只股票。或者說你的熟悉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時候,人們對熟悉的理解僅僅只是狹義的理解,把能夠經常接觸到的,經常看到的,都稱之為熟悉。例如,你經常在某個公眾號上看到分析某只股票的文章,或者經常聽身邊的人說起某只股票,然后自己稍微了解了一下,就說它是自己熟悉的股票。這種都是很淺層次的熟悉,如果僅根據這樣的認知去投資,其實跟不熟悉沒太大區別。對“熟悉”的理解應該包含兩層含義,一層就是表面的熟悉,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而對于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更深層次的熟悉,也就是對投資邏輯的熟悉。這需要你做很多的功課,比如仔細查閱、讀懂公司過去幾年的財務報表,深刻了解公司的業務發展,洞悉該公司的一切公開信息,甚至還要清楚該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等等。因此,要做到巴菲特所說的熟悉,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并不是簡單了解了某家公司后,就說自己對它熟悉了。《三體》中有句話說得很好: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