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問到一個問題:
在這個巨變的時代,要有什么樣的能力,才能抓住稀缺的機會?
我說,“求快”的能力。
慢魚,會被快魚吃掉。你必須要更快。
這個“快”,包括兩個方面:
你的行動要比別人快。你的效率要比別人高。
我們一個一個說。
— 1 —
行動要比別人快,什么意思?
當外界環境非常復雜,情況不可預測的時候,沒有多少人能看清方向。
這時比較好的策略,是快速試錯,用肉身踩出一條路來。
而當方向比較清楚時,時間窗口期又往往非常短暫。
這時如果慢一點,可能就被直接淘汰。
所以不管方向是否清晰,“求快”都是一個基本打法。
現在,尤其有一個行業的變化,需要“求快”。
哪個行業?
外貿。
疫情期間,外貿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在國內的企業,之前因為疫情打了上半場。在國外的企業,因為現在的疫情正在打下半場。
而外貿企業,可能要打滿全場。
之前不能復工復產,現在生產的產品可能賣不出去。
特別難。
但是我最近感覺,外貿行業的機會要來了。
過去是中國疫情,全球沒事。所以之前全球擔心從中國進口,尋找替代供應商。
現在是全球疫情,中國最安全。不少國家封城,甚至封國。
目前,在全球需求減少的同時,大量分布在全球的產能也在減少,也許還會繼續減少。
而中國的產能在逐漸恢復,全球產能的集中度也在上升。
也就是說,在需求和供給之間,可能有一個巨大的缺口。
假如需求減少了30%(根據中國一季度數字),集中度提高了50%,中國將會面臨新一輪的機會。
有幾個學員,就告訴了我一些這樣的好消息。
潤總,我們一定肩負使命。目前接單8000萬,距離我的四個億目標比預想快了點。同時做B端的朋友注意,國家有中信保,最近推出了“貨前保險”,價格不高這是我們的幸福。
我是外企,現在我們法蘭克福的工廠也是要跟我們國內公司買零件,他們的供應商交不出貨了。
我們是提供家庭園林產品的供應商,最近美國客戶反映銷量上去了,因為被困在家里的美國人開始搗鼓花園了。
這些好消息都說明,疫情期間還有大量需求遠遠未被滿足。
但是,速度要快。因為窗口期,可能不會太長。只有足夠敏銳并且敢于快速進入的人,才能抓住這一輪增長的機會。
這,就是在行動上要比別人快。
— 2 —
效率要比別人高,又是什么意思?
不論時代怎么劇烈變化,總能找到一些不變的東西。
商業世界浩浩湯湯,但只有一個進步的方向,就是更高的效率。
效率比別人高,就更有優勢。這種優勢,甚至是顛覆性的。
我舉個例子。看看ZARA如何顛覆傳統服裝行業的。
在傳統服裝行業,一件衣服從設計到最后的銷售,大概需要6-18個月的時間。
因為時間太長,所以很多衣服都沒有辦法當季生產,只能提前準備。
在傳統服裝行業,有40%-60%的衣服,是提前6個月做出來的。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只能提前預測未來會流行什么款式。如果萬一預測錯了,衣服就賣不出去了。
所以傳統服裝行業中,最后往往有40%左右的庫存只能進“下水道”打折銷售,造成大量虧損。
那ZARA呢?
ZARA也是提前6個月生產衣服,但只生產一些基本款,占總銷量的20%左右。
剩下的80%,有很大一部分是當季做的。
因為衣服當季生產,更符合流行趨勢,賣得更好。所以庫存的積壓和浪費也更少,只有15%左右需要打折銷售。ZARA也因此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那么,ZARA是怎么做到的?
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ZARA,就是改變了傳統服裝產業的整套流程。
傳統服裝行業的流程,是這樣的:

1)設計師們到處飛,參加時裝展,有了靈感后開始設計衣服
2)設計完衣服,采購合適的面料
3)衣服全部在亞洲生產(因為亞洲的生產成本最便宜)
4)生產后的物流分銷,基本依靠海運(也因為海運的成本最便宜)
5)物流送到銷售門店,進行銷售
6)賣不掉的大量庫存和尾貨,打折處理
從設計到銷售,剛剛提到整個過程需要6-18個月的時間,太漫長了。
ZARA怎么做呢?
ZARA的流程是這樣的:

1)先采購面料,控制一批幾乎一定要用到的面料。
2)把面料清單提供給設計師,讓設計師根據面料進行設計。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而設計好的衣服,可以馬上進入生產環節。
3)生產環節,分布在全球。傳統服裝行業效率低,在生產環節就是因為全部先在亞洲生產,再運往全世界。
ZARA的生產,有40%在內部,有40%在歐洲和非洲,只有20%在亞洲。
分散生產,能更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變化,離目的地市場更近一點,更快一點。
4)物流環節,ZARA為了更快,選擇了陸運和空運。
如果是海運,一艘船從中國到美國,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天,一來一回,一季已經結束了。
而采用陸運和空運,可以極大提高物流效率,最多只需要一周的時間,就能把衣服送到各個銷售門店。
通過優化整個鏈條,ZARA的衣服從設計到銷售,從傳統的6-18個月,縮短到只要14-21天。
ZARA的所有動作,都是圍繞一個字:快。
可能有人說,ZARA這樣做,需要耗費更多的成本啊。
是的,但是在ZARA看來,速度比成本重要。因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ZARA可以做到半個月補貨一次,當季最流行的衣服,都可以當季生產。
ZARA就是通過提高效率,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降低尾貨率,獲得了更多的利潤空間。這些利潤,也覆蓋了之前投入的成本。
這,就是速度經濟。是效率比別人高,迅速滿足顧客需求,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
— 3 —
回到我們自己,你的關鍵速度是什么?
你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快?
比如制造業,“生產天數”可以更快。
我舉個例子。
見過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其實非常瘦。所以我很多衣服,尤其是西裝、襯衫,都是定制的。
定制的衣服很合身,但就是時間太久了。量體、裁衣、制作、試穿、修改,到最后的成衣,往往需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
而我一位企業家朋友,她在青島有自己的西裝工廠,叫酷特云藍。她有天和我說:潤總,你以后的西裝,就交給我來負責吧。
因為下單后7天,衣服就送到你家了。
我忍不住問她,這么快,是怎么做到的?
她告訴我,是通過模塊化和柔性化,實現了反向定制。
什么意思?
她派了一個小姑娘,在我身上19個部位量了22個數據。然后,我們坐在電腦面前,一個一個模塊進行選擇:西裝的領口向上還是向下斜;袖口的扣子,是4顆還是5顆;衣服的里襯,是麻的還是綢的。等等。
接著,我的身材數據,和喜好數據,就通過互聯網,進入了她的西裝工廠。
她的工廠,進行了柔性化的技術改造,通過改造生產線,能實現小批次,甚至是單件的生產。生產的周期,也縮短到7天之內。
這種反向定制的模式,不僅能消滅庫存,也大大提高生產速度。

比如零售行業,“庫存周轉天數”可以更快。
庫存周轉天數,是指你進一批貨之后,多久能賣出去。
假如一家夫妻老婆店,進了100塊的貨,賣150塊,賺了50%,利潤很高,但是花了一年才賣出去。
而另一家超市,進了100塊的貨,賣110塊,只賺10%,利潤很薄,但是只花一個月就賣出去了。
那么,誰賺得更多呢?
超市。
因為超市的庫存周轉天數更短,它一年能賣12次,一共能賺120塊。而那家夫妻老婆店,一年只能賺50塊。
這就是為什么,我能賣的比你便宜,還能比你賺得更多。
在現實的商業世界中,庫存周轉天數的快慢,帶來的差異是巨大的。
我給你一組關于各個企業周轉天數的數據:
蘇寧47天。沃爾瑪45天。京東38天。好市多30天。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假如蘇寧能賺100萬,沃爾瑪可以賺104萬,京東可以賺124萬,而好市多可以賺157萬。
這就是庫存周轉天數要更快的重要性。

比如自營電商,“現金周期”可以更快。
什么是現金周期?
我舉個例子。
假如京東在上游采購了一批貨物,京東一般是在拿到貨的60天后才付款。
而京東賣掉這批貨物,一般只需要22天。
也就是說,京東在22天后,就從下游的消費者手上把錢收回來了。然后再等38天,才把貨款付給上游。
在這38天里,京東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有一大筆錢可以先用。
所以,京東的現金周期,是負的38天。
因此京東做得越大,就越有錢。秘密就是上游賬期大于下游賬期。
那你的企業,現金周期是多久?能不能提高資金使用率?

最后的話
慢魚,會被快魚吃掉。想要能快速抓住機會,你必須比別人更快。
馬斯克曾經說過:企業最大的護城河,就是一路狂奔。
因為不管你怎么追,我都跑得比你快。你能看到的,永遠只是我的背影。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 副總裁伊斯凡也說過:
總有一天速度必將超過成本或品質,成為“涵蓋全體的首要經營目標”。
在未來,擁有什么樣的稀缺能力,能抓住機會?“快”的能力。
快一點。再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