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財富
論壇”于2020年8月22日-23日在
青島召開。22日下午,以“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新生態”為主題的高峰論壇拉開帷幕。會上,
浙江大學教授張俊進行分享。
對于學界對工業互聯網的前沿研究,張俊表示,目前可以歸納為四點。
第一點,智能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區別在于,一只昆蟲從它出生到它死亡,它根據外部的環境做出規定的動作,這叫自動化。當一個低等生物經過數百萬年、上千萬年的演化,演化出來了皮質層,演化出了大腦,它能夠理解抽象的語義,它能夠做抽象思維思考的時候,高等動物,這叫智能化。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化有一點點,”皮質層“還很薄,所以智能化是第一個要做的事情,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第二個是社會工程化。它是我們智能化帶來的必然結果,因為有智能技術,語音識別、圖象識別、NLP、圖神經網絡,所有這些前沿的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讓人類去理解這個社會上所有發生的抽象的語義的行為,并且把它納入到工程計算領域中。當人類能夠計算起來社會的時候,就能夠把這個社會的運營成本降到最低,把它運行的效率拉到最高。這就是社會工程化,也是CPSS,或者說物理信息社會系統。
第三個是人機關系的圈量化。將來,人、
物聯網、AI智能體,都會被
區塊鏈這樣明著暗著的關系弄成一個一個圈子,圈子里面套著圈子,圈子外面連著圈子,形成一個圈層的、鏈層的、鏈式的社會,而這個社會是由數十億人和幾千億設備一起來組成的。所以企業如果是要進入這個領域,就要盡早行動,因為弄得越早,以后的圈層越高,弄得越晚,以后越在圈層的越底下。
第四個特點,人機知識的協作化和人機智能的合作化,或者混合化。在工業互聯網技術的需求下,人類需要人機互聯,現在5G給出了很多,比如AR、VR這樣高級的應用,在人機接口設備上,但是這樣的人機接口設備仍然是在感知和人機接口這個層次上來為人類服務,那么更高一層級的人機互聯則是在知識層次上。人的知識如何表征?機器的智能又如何表征?這些表征又如何聯合運行?這是學界在研究的一個前沿課題,如果既能夠做到人機接口的智能化、現代化,也能夠做到人機智能的無縫連接,人類就能夠看到由工業互聯網帶來的生產力百倍千倍的迸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